首页 > 藏在青州博物馆里的金青黄釉菊花纹缸
藏在青州博物馆里的金青黄釉菊花纹缸
青州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金青黄釉菊花纹缸:口径30厘米,高52.5厘米,底径12.3厘米。直口,卷唇,束颈,斜肩,腹下渐内收,平底。肩腹饰上下交错模印菊花纹四周,花呈绽放型,饱满写实。花型疏朗明快,立体感强,腹下饰多周凹弦纹,通体施青黄釉。造型端庄,纹饰精美。
菊花又叫重阳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它隽美多姿,盛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不以娇艳姿色取媚,却以素雅坚贞取胜。人们爱它的清秀神韵,更爱它凌霜盛开、西风不落的一身傲骨。我国栽培菊花历史悠久,最早见诸于文字记载的是春秋时期的《尔雅》;之后,在《礼记•月令篇》中亦有“季秋之月云‘菊有黄华’”的记载;战国时代楚国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也曾写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东晋陶渊明更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美诗句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写菊写景写情的千古名句。
菊花纹一种典型的陶瓷(器)装饰纹样,在隋代已渐成熟,常见有模印的团花纹饰。菊花象征长寿,表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唐宋诗歌绘画和工艺品中多见。早在宋元时期菊花纹饰作为瓷器装饰纹样已经定型,构图饱满,线条流畅生动。明清之时,团花纹再度盛行,其构图方式基本为对称排列,常见有团莲、团菊及一些不知名的植物纹饰。 明代前期团花纹饰尚较少见,成化之后方大量出现,以斗彩团莲花为主,另有团菊、团灵芝等,表现手法有利用团形开光内填绘花卉纹和直接将花卉描绘成团花形两种,绘工精细,组织形式工整。清代多将菊花纹饰与其他动植物合用,带有吉祥寓意。
陶瓷艺术家们将被誉为“花中君子”的菊花,以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品种,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同的艺术风格,近乎真实地展现在瓷器之上,使人们观之有身临其境之感,如闻其香,也将菊花“义让群芳,笑傲秋霜”之本色,跃然眼前,永驻人间。馆藏金青黄釉菊花纹缸为馆藏精品,彰显珍贵。

点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