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旅游网
  • 首页
  • 旅游资讯
  • 青州文史
  • 景点
  • 美食
  • 娱乐
  • 住宿
  • 购物
  • 旅游攻略
  • 首页 > 青州冯家墓田里埋葬的是谁

    青州冯家墓田里埋葬的是谁

    作者: 青州旅游网
    来源: 网络转载
    已有3381人阅读
    发布日期:2019-01-05 13:39:14

    微信截图_20190105133653.png

    尧王山距青州城西北五公里。登临尧王山巅,但见:苍松翠柏遮蔽日,怪石嶙峋芳草鲜。遥望东海蓬莱处,俯瞰山下麦浪翻。在尧王山东北,北阳河西岸,原有大地大亩四十亩。这就是冯家墓田。

    冯氏墓田是冯裕置办的,大约在嘉靖十三年(1534年)左右,墓田南北长,东西短,墓地有数量极为壮观的石牌坊、石碑、石马、石虎、石羊等。还有参天大树,古松,大橡树、大白杨。各种叫不上名不计其数。大体分三部分,一是冯裕墓,二是尚书坟,三是冯溥阁老坟,组成整个冯氏墓田。

    一、冯裕墓

    冯裕墓是墓地的重点,他在墓地的中间偏南,中间便是冯裕始祖的大墓,墓田的面积也最大,直径有5米。北面是“四冯”的墓,每坟都是大供台、大石碑、石马石翁仲。再往后还有三世、四世的墓,树木繁多。

    冯裕,中进士后,知华亭县,治务廉平。民交走言状,事白,犹改知萧县。萧故羯羠,新中盗,闾虚无人。锄强扶弱,民乃安。迁知晋州。滹沱河自城北南徙,北地瘠而赋如故,为其更额。迁南京户部员外郎,督储中都。与留守中贵人抗,中贵人阴伺间中之,卒无所得。稍迁郎中。久之,迁知平凉府,以后期改知石阡。凯播酋相攻,为正疆界,计所杀伤偿之,如其俗,遂不复为乱。迁按察副使,见谓不胜任,大计时,予致仕。归,亲仁善邻。有召饮辄往,尽醉,以私请则辞。好为诗,晚结诗社,所倡和多传于人。尝谓:“希宠者负君,媚人者负己,谋身者负人”,生平盖“三无负”矣。年六十有七,卒于嘉靖三十一年十月十三日,成人有五子,其中四人俱知名:伯惟健,仲惟重,叔惟敏,季惟讷。

    二、“尚书坟”

    “尚书坟”部分在墓地的西南角,“尚书坟”很大,足有直径五米以上。大供桌、大石碑、石马,石翁仲、皇帝祭奠后留下的六根盘龙柱子,就像现在东夷文化园一样树木茂密。

    冯琦(1559~1603)字用韫,号琢庵,益都(今属山东青州)人,冯裕的曾孙。明万历五年(1577)进士。历任编修、侍讲,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在朝期间,由于他力挺立太子,仅有三日,就将大典仪注草拟出,而大典期迫,中官掌司设监者却欲从中作崇,以眉郑妃。就以“供费不给”为辞,冯琦知朝中诸皇子争立,恐事久生变,夜长梦多,便抗言:“礼为重,不可与争。”这时,其堂弟冯媛任户部主事,正率兵押运辽饷银4万两出都,冯琦立追还,给费乃克济。肇事者见冯琦、冯媛二兄弟相济,便不敢妄动,册立东宫大典遂顺利进行,后卒于官。其著作有《宗伯集》81卷,内收诗歌300余篇,如《游冶源记》、《游石门山记》等。冯琦长期官居显位,涉政事,因而留下不少向皇帝进言的奏章,成为冯琦作品中带有深刻政治见解和思想内涵的组成部分。其《肃官常疏》,陈述当朝官场腐败之风,指出“士大夫精神不在政事,国家之大患也”。列举祸患之表现,条陈贪污之手段,分析治理之不易,诊所确凿,说服力强,并提出治理腐败的具体措施,向皇帝直言进谏:“有才无守者,不得滥与荐章;已列脏迹者,不得止拟降调。……后来勘问,定须明正法典,勿致曲为宽纵”,其匡世济民思想和敢于针砭时弊的精神,同样反映在《矿税疏》、《中酿衅疏》等篇章中。“精忠报国”是他的主要家风。在《宗伯集》序中对此大加赞赏。卒于万历三十一年,享年46岁。

    三、冯溥“阁老坟”

    “阁老坟”在整个墓田的北面。冯氏家族的第六世冯溥去世后,万分感念冯溥的康熙皇帝,特赐予自己的恩师冯溥予以厚葬。并在此建立了高大精美的石牌坊,着令所有经过此地的文官要下轿、武官须下马,以表达对冯溥的敬意和怀念。这座代表着康熙时代碑刻艺术风格的石牌坊,石碑、石马、石虎、石羊、石翁仲群等独具一格。

    冯溥(1609-1691)清初大臣。字孔博,号易斋。卒谥“文毅”,益都人,冯裕六世孙。清顺治三年(1646)进士,初授编修,后擢吏部侍郎。康熙年间为刑部尚书,拜文华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卒谥文毅。所著《佳山堂集》,有王士祯、陈维崧、方象英等十几人为之作序,赞扬其文风“承累家学,继文敏公之后,涵蓄演迄为巨儒。”冯溥于康熙六年(1667)和十八年两次任会试考官,在清初文坛上据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冯溥是冯氏文学世家中官阶最高者,他生当明清交替之际,顺应时势,入仕清廷,历顺治、康熙二朝。他处事虽机敏圆润,但也持正敢言。康熙年幼登基,鳌拜等四大臣专权朝政,骄横跋扈,任意诛戮大臣,朝廷官员尽缄其口,惟冯溥持正不阿,敢于谏言,酷嗜图籍,家有名山佳处曰:偶园、万柳堂。藏书楼有“佳山堂”,藏书中善本颇多。曾编撰《佳山堂书目》1卷,著录古籍900余种,其中除了四部分类之外,另分有韵书、佛书、医书、道书、杂记、家刻等。乾隆间,山东藏书家李文藻曾访其藏书处,得到数种精椠,并借录过不少藏书。清道光间藏书家刘喜海曾在道光二年、三年(1822~1823)两访益都,登“佳山堂”,游相国故园,已成废井颓园。刊刻图书有《山堂词稿》、《宗伯遗稿》、《风雅广义》、《文毅公年谱》、《文敏公奏疏》、《诗经》、《万柳堂唱和诗》等15种,多为自著之书,著有《佳山堂诗集》、《山堂词稿》等。

    他还屡陈富国安民之策。在军事上,他指出,古时边防将士不带家口,到期轮换。今皆携家眷,十万之师,便有百万之众,不仅物资供应困难,而且将士为家室所累,一旦军情紧急,很难令到即行,应当改变将士携眷戌边的状况。在任命官员上,他指出当时吏部选人规定年限的弊端,主张选官授职,不应仅按资历,而应重视对其真才实学的考察。康熙八年(1669),江南发生捕役诬陷良民,并施刑致死一事,他上疏建议,为使百姓安居乐业,要省刑、薄税。因冯溥所献之策,皆切中时弊,多被采纳,成为康熙所倚重的朝臣,所以在他64岁上疏乞休时,康熙帝仍不批准,曰:“卿六十四岁未衰也,俟七十乃休耳”。直到74岁才准他致仕归乡,并赋诗相赠。84岁卒。

    整个墓园的四周,为青砖花墙环绕,园内翠柏青松掩映,砖铺的墓道,曲曲弯弯,一直伸到墓田深处。墓道两侧立着石羊、石虎、石马、石翁仲。在420多年的时间内,有上千位冯氏安葬与此。1955年,修龙虎山水库,墓地遭破坏,大供桌、大石碑、石马,石翁仲、石虎、皇帝祭奠后留下的六根盘龙柱子,均遭破坏,有的就直接推到了水库的大坝里。冯氏祖茔规制之宏大,名播远近。谁能晓得,在这堤坝下究竟埋藏了多少明清时代的精美碑刻艺术和历史文化信息?

    推荐资讯
    网友评价

    点评内容

    请输入留言内容!
    旅游攻略
    站点信息
    平台建站时间: 2017-08-08
    旅游资讯总计: 3574
    旅游攻略总计: 155
    商家入驻总计: 630
    推荐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