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旅游网
  • 首页
  • 旅游资讯
  • 青州文史
  • 景点
  • 美食
  • 娱乐
  • 住宿
  • 购物
  • 旅游攻略
  • 首页 > 青州东关菜市场往事

    青州东关菜市场往事

    作者: 青州旅游网
    来源: 网络转载
    已有2503人阅读
    发布日期:2019-06-26 15:17:53

    青州人,无论东关和城里,没有不知道东关菜市场的。这菜市存在时间长,特色鲜明。只要起得早,去菜市逛一逛,就能够买到很鲜亮的蔬菜,能够吃到可口的早餐。早起早去早回来,权作晨练且又购物,务农的不误上坡,干工的不误点卯,就是领着小学生菜市搓一顿,也不耽误去上学。城关人习惯了往菜市跑,产的来卖,用的来买,菜市为之提供了公平交易的场所,为产销间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菜市是人际交流的场所,买者与卖者的互动,可以了解行情知民意;可以见到许多有趣的事,了解小城的风土和人情。

    东关的菜市,应该叫做早市,其突出特色在于“早”。首先是其形成时间早,已经没人知道东关菜市成于何年了。我姥姥是光绪二年生人,她说过,她的爷爷丁福泰年少时就在菜市做生意,据说,他也不知道菜市源头在哪里。旧时代,回民生活窘迫,一根扁担两个筐,肩挑贸易走四方,来回贩运往来贸易,他们是东关菜市最活跃的部分,这里是他们维持生计的主要场所。东关的交通区位优势为商贸活动提供了便利:昭德街是青沂官道的起点,可以直达沂蒙山腹地;出北阁街北上武定府;东向昌乐安丘,东北则是青莱官道。那时候没公路没汽车,区域间往来联系走的就是这些路。南来北往东去西走,青州东关就是一个聚汇点。客商往来,车夫运输,聚于此要吃要住要生活,需要食品蔬菜与生活用品作保证,青州东关的商贸业也就由此而兴盛。昭德连北阁沿途一线,货栈旅社就有四十余家,形成集市贸易当为必然。说到菜市早,其另一内涵是说,其每日开市时间早。一年三百六十日开市都在黎明前,太阳露红正高潮。当东方透出一缕晨曦,菜市的交易就开始了。在摇曳的灯光下,交易正在进行着,货验货侃价钱成交,买的卖的有说有笑还有吵。若是家在菜市附近住,想要睡个黎明觉的,还得需要拿出特有的定力来。

    对于菜市所产生的记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那时东关菜市起自东关十字口,以此为中心,沿粮市街摊位有序向东摆。十字口处食品摊,特色美餐尽管挑。割一块热油饼,夹上一段从热锅里捞出的牛肥肠,喝着热粘粥就面筋,或者是烫面蒸包儿大油条,挺不错的早餐,只是花钱不少,还是节省点儿好。于是自购自餐买青菜,沿街连片的菜摊,四时应景上市,葱韭菠茭芹含露欲滴,来菜市图新鲜任挑任选;接着禽蛋市,筐子箢子摆放着红皮的鸡蛋,绿皮的鸭蛋,拳头大的鹅蛋,还有活鸡活鸭。当时,我母亲在东关小学教书,出学校大门就是粮食市,主粮杂粮一应俱全。小麦高粱谷,计量一般还用升和斗,一升是三斤,一斗三十斤,市面上有经纪,就是中介人,他们带的升和斗计量很标准。粮食再多就论石(dan)。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这粮食市也就消失了,但柴禾市还存在,那时候没有席梦思,青州人铺床用山草,绵软有韧劲,睡下去能闻着山草的味道,似乎投入大地怀抱。劈柴计量论炮,一炮二十斤,现在论斤论两论克论吨,这些老式的计量数值可能被人遗忘了。粮食街东梢门处还有短工子市,类似今天的劳务市场。东关菜市大致就这般布局,从十字口向东,摊位分类摆放却有序衔接,虽然没有城管但很有次序。

    今天看来,这街面较窄。要知道那时候赶菜市,挎个箢子挑个担,最多是个独轮车;买的呢,提个篮子拿个袋,不似现在动辄皮卡大三轮。最重要的还是自觉,从餐饮开始蔬菜禽蛋粮食到柴草,分类有序向东排开,段落分清且又衔接。所谓随行有规就市矩循,摊位需要沿着道路两侧摆,留足中间的道路。来晚的怎么办,大家挤挤挨挨,也就让出个摊位,与人方便方便,都是做买卖何必太较真。绝大多数守规矩,个别也不好做另类,做另类遭白眼,那滋味不好受。摊点就摆在商铺门前,商铺也不抱怨,更不会驱赶,反倒是免费提供串零钱甚至有茶水的服务;摊点呢,就在人家门口,多行方便少添堵。还有,回民牛羊肉摊位,汉民的肉摊,自会拉开很长一段距离,互不妨碍更无干涉,买者也会自觉规避。卖货买货讲求公道,卖家心中有数,物有所值,一分钱一分货,不可漫天要价;买家心中也有数,货比三家得出心中价位,要价无多还价无少,争价侃价是一种无可非议的集市文化,褒贬是买主,买卖之间诚信为本,买了卖了是行市,交易成功就是矛盾的统一。

    就在菜市里,还有一种交易方式,譬如搭手。交易双方你伸手指我也伸手指,这是在讨价还价,冬天里就在袄袖筒里进行,总叫外人看不到。还有说行话,譬如,吊子就是四,拐子就是七,品子就是三,说吊拐就是四十七,再加上“文白月里工……”对应的一二三四五……,可以穿插起来共同使用,以此侃价讲价,让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似乎这是些黑话。黑么,按我理解其实不黑,这不过是保守商业秘密的原始手段而已。两个人正讲买卖,旁边有人横插一杠,任人不可容忍,定会因此起纠纷伤和气,还不如提前做防范。当然也不是普遍使用,买棵萝卜韭菜葱,用这一套就过分了,更用不着什么经纪人。

    在青州,无论城里和东关,人们都乐意起早赶菜市,图新鲜图方便,更是可以感受浓浓的人文气息。相互交易间,头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主顾交朋友,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习惯了,买啥还就是上菜市,那里有一种和谐包容的气氛。兴许青州的商业文化体现于此。约定俗成的老规矩,潜移默化深入人心,一直在延续着传承着,形成众人之共识。人都有一种从众的心理,良好风尚如此,歪风邪气也是如此。良好的规矩得到公众认同,就会约束人们的行为,公众场合公众维持,凭自觉,没有城管照样有秩序。正因如此才能传承久远。“文化大革命”那般摧枯拉朽,开始是红卫兵破旧立新,后期是小分队连赶带撵,却始终未能使菜市禁绝。这条资本主义尾巴就是拖拉着,总也割不掉。因为不管你多“革命”,总得吃东西,菜市关乎民生。顶着压力交易还是交易。面上不行咱地下搞,老百姓就似游击队,你走我来你赶我藏,买卖照常。好在是,这“文革”前紧后松,到后来口号价天响,行动无作为。明知菜市存在商品交易,不符合“革命”大方向,却睁一眼闭一眼,这菜市依然是兴旺,不仅卖菜卖禽蛋,暗地里也卖布票和粮票。那些“二郎神”厉害呀,对他打个手势,就可以掏出茶叶和副食,价格虽是贵点,总比没有强。有这菜市场调剂余缺,使我们度过了那段物资极端匮乏的岁月。

    自从建成云门路,东关的菜市便朝着宽敞的马路靠,逐步迁移到东门瓮城的位置了。再后来又建专门的农贸市场。多年的东关菜市又成了东门菜市,每天依然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曾经喧闹的东关十字口,曾经的粮市街反倒冷落下来,不过上些年纪的青州人还记得,东关菜市原本在这里。曾经的东关,曾经的十字口,赶早菜市的那些人,是匆匆的行旅,是居家平民,既有固守传统的老者,也有现代式的年轻人,有快乐也有忧愁,有沧桑有世故甚至还有一丝狡狯,都是为生活而奔忙,一副副鲜活的面孔,市井百态,还不时泛出于脑海,挥之不去。  (刘珍实)

    来源:今日青州

    推荐资讯
    网友评价

    点评内容

    请输入留言内容!
    旅游攻略
    站点信息
    平台建站时间: 2017-08-08
    旅游资讯总计: 3574
    旅游攻略总计: 155
    商家入驻总计: 630
    推荐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