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旅游网
  • 首页
  • 旅游资讯
  • 青州文史
  • 景点
  • 美食
  • 娱乐
  • 住宿
  • 购物
  • 旅游攻略
  • 首页 > 神话青州之朱良施恩

    神话青州之朱良施恩

    作者: 青州旅游网
    来源: 网络转载
    已有2350人阅读
    发布日期:2019-06-26 11:38:20

    青州城北四十里,有个千余户的村庄,叫做“朱良”。二十世纪初,法国传教士曾在这个村建立天主教堂。二十世纪中叶,侵华日军曾在这个村设立据点。国民党少将兼临淄县县长徐振忠就是这个村的人。

    据村侧出土文物及孟尝君墓碑考证,村址位于战国时的齐之薛邑,为古齐聚落。北宋天圣元年时,重兴寺《造石香炉记》称此地为“朱梁”。“朱梁”是如何来的呢?又是如何改为“朱良”的呢?一说,因村中居民的主要姓氏而名。一说,因村人在孟尝君墓前祈福,发现大雁粪中有红丹似的种粒,秋天成了杆高穗红的庄稼,被人们称作高粱。因粒子发红,又称为红粱。红即朱,便有人叫它“朱粱”。先种此物的村庄,被人称做了“朱粱”。还有一说,村名与朱买臣有关——

    汉武帝时,江苏吴县有位读书的人,叫朱买臣,年过而立,屡试不中,家徒四壁,穷困潦倒。其妻耐不得贫寒,将他“休”出家门,易嫁他人。朱买臣意欲进京谋求出路,偏途中多舛。被官兵抓了壮丁,派往北海郡(今寿光、昌乐一代)戍边。他不甘大材小用,趁夜离开兵营逃走。异地他乡,举目无亲,他白天不敢进村落,怕被人告发,再捉回兵营,只得昼伏夜行。这天晚上,他流浪到一个村落,见村头一棵古槐,槐下一眼水井,井旁有两间低矮的茅屋,屋里亮着灯。他已经两天水米未进了,想敲门讨饭,又心有余悸,只得躲在树下,听听屋内的动静再说。谁知一阵饥肠辘辘,昏迷了过去。

    待他醒来,躺在温暖的土炕上。一位白发婆婆对他说,刚才去打水,发现他昏迷在井台旁,就将他弄到屋里来了。婆婆问他姓名,他不敢直说又不想撒谎,就说自己姓牛,叫“牛八”,家住吴越,来齐国做买卖,不幸遭劫,有家不能归。婆婆看他的打扮,似信非信。因他可怜,就盛了一碗粥给他。他如得珍馐,一阵风卷残云,将碗舔得溜光。婆婆看他太饿,便支下鏊子,为他烙红面饼子。烙一张他吃一张,半盆面的饼子一点也没剩。他谢过婆婆,说明天要赶路。次日醒来,婆婆烙了三摞饼子,用包袱包了送给他。他千恩万谢,问道婆婆姓啥,婆婆说全村的人都姓梁,她也姓梁。他发誓说,将来若有出头之日,定来重谢。说罢拱手告辞。

    汉武帝招贤纳士,朱买臣以非凡的天才被选中,被封为会稽太守。因政绩显赫,很快升为主爵都尉,后来又升至丞相长史。他奉旨与横海将军韩说平息东越叛乱,因追杀流寇直捣东夷。他从未忘记过梁婆婆的救命之恩,借至齐地之机,想拜望恩人。但他不知道村落叫什么名字,只记得村头有棵古槐树,槐下有眼井,井旁有两间破舍。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了那棵古槐和水井,茅草屋却没有了。他询问村中的长老,长老说,梁婆婆无儿无女,孤寡一人,平时就靠本家接济过日子。那年闹春荒,族人凑了二斗高粱给她,估计能接济到麦粮下来,不知道她的粮食被盗贼偷了,还是被老鼠盗了,不到麦收她竟然饿死了。

    朱买臣听后,如剑剜心,涕泪交流,让人领到梁婆婆的坟前,长跪不起,一口一个“亲娘”地叫着,焚香祭拜。叩拜多时,仍不尽意,又从马兜里取出纸笔,含泪写了一首诗:

    朱粱(红色的饼子)赠陌生,舍已命先终。恩义超慈母,古今罕有情。

    朱买臣挥泪读后,将诗笺投放火中。长老眼尖,见落款是朱买臣,乃当朝的丞相长史,便将诗笺抢过来,恳求说,这诗情真意切,文笔出类拔萃,烧掉了实在可惜,不如留给我们梁家,以喻后人。朱买臣点头应允。

    朱买臣走后,村人将诗刻成石碑,立于槐下。诗没有名字,因开头两字是“朱粱”两个字,朱梁,蕴含着朱买臣和梁婆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石碑便叫做了“朱粱碑”。日久天长,村子便叫成了“朱梁”。“朱梁”之名一直延用到明代中期,直到嘉靖年间,《青州府志》才因谐音,将“朱梁”改为“朱良”。清同治元年称“朱良镇”。光绪年间称“朱良村”。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又称作“朱良镇”。如今,“朱良”是青州市高柳镇的一个村子。   (刘继孔)

    来源:今日青州

    推荐资讯
    网友评价

    点评内容

    请输入留言内容!
    旅游攻略
    站点信息
    平台建站时间: 2017-08-08
    旅游资讯总计: 3572
    旅游攻略总计: 155
    商家入驻总计: 630
    推荐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