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旅游网
  • 首页
  • 旅游资讯
  • 青州文史
  • 景点
  • 美食
  • 娱乐
  • 住宿
  • 购物
  • 旅游攻略
  • 首页 > 铡美案里的王丞相是不是青州状元王曾

    铡美案里的王丞相是不是青州状元王曾

    作者: 青州旅游网
    来源: 网络转载
    已有4164人阅读
    发布日期:2019-05-29 16:17:59

    北宋时期,确实有“王丞相”,而且有三个“王丞相”,却都不叫“王延龄”。显然,王延龄是个虚构的舞台人物,其生活原型,应该是北宋这三个王丞相里面其中的一个。三个“王丞相”分别是王旦、王钦若和王曾。

    根据剧情交代,包拯和“王丞相”同朝为官,且是“王丞相”的弟子,二人既是同事,又是师徒关系。包拯在北宋仁宗时期为官,“王丞相”也应该是仁宗时期的丞相。用包拯和宋仁宗做时间参照,这个“王丞相”的生活原型就不难找了。包拯(公元999—1062年),生于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农历四月十一日,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28岁中进士,曾先后任天长、端州、赢州、扬州、庐州、池州、开封等地知县、知府,出使过契丹,还在刑部、兵部任过职,在财政部门做过副使、转运使、三司使。直到至和三年(1056年),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宋仁宗赵祯(1010.5.12—1063.4.30),1022年继帝位,年仅13岁。

    先看王旦。王旦(957—1017年),进士出身,宋真宗时期为官38年,《宋史》有其长篇传记,传记中明确说他是“大名莘人”,即山东莘县人。在莘县,王旦的人气一直很旺,民间称“太平良相”,还有人说,“王丞相”王延龄的老家就在莘县的王化村,莘县的群贤堡村有王旦墓和三槐堂。王旦这个人物的真实性毋庸置疑,任宰相12年,为政清廉,处事谨慎,善断大事,为人宽厚,以德服人,顾全大局,备受当时人们尊敬和赞誉。从民间和官方资料的口碑来看,其为官作风符合“王丞相”的个性和品行。但从时间上看,他并不是“王延龄”,他没有和包拯同朝为官,也不可能是师徒关系。因为王旦去世的时候,包拯才18岁,还在求学,还没出道。王旦是宋真宗时期的宰相,王旦死后5年,仁宗才登基继位。照此看来,王延龄这个艺术形象不可能是王旦的化身,时间上相差甚远,包拯权知开封府的时候,王旦已经作古39年了。

    再看王钦若。王钦若(962—1025年),北宋江南第一个宰相,著名政治家,主和派代表。太宗淳化三年(992年)登淳化进士甲科。历任亳州(现安徽省亳州市)的防御推官、秘书省秘书部,监庐州税、改太常丞、判三司理欠凭由司。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为枢密使,同平章事。天禧元年(1017年)为相。三年后,出判杭州。宋仁宗即位后复为相,此时包拯23岁;他在相位干到去世,包拯才26岁,此时距离包拯中进士还差两年。所以,二人也没有同朝为官,也就不可能是“王延龄”的原型。再说,他的为官为人,与影视中“王丞相”的形象相去甚远。拒史载他状貌短小,颈有疣,时人称为瘿相。为人奸邪险伪,善迎合帝意,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交结,时人谓之“五鬼”,与寇准等不和。后人不可能把这样一个人物美化赞誉,也不会让他“出来”办那些仗义执言的“善事”。

    后看王曾。王曾(977—1038年),字孝先,比王旦小20岁,比王钦若小15岁,比包拯大22岁,出生于青州益都县兴儒乡秀士里(位于今青州市谭坊镇)。他乡试获解元,会试成会员,殿试又被钦点为状元,是北宋第二位连中“三元”的读书人。王曾在宋仁宗时期先后三次登上相位,共任职9年。王曾的人品、官风与王旦极为相近,都以正直、清廉、处事机敏、忠君爱民闻名,在朝中享有较高的声誉,二人死后又都获谥号“文正”。如果说戏剧人物王延龄的塑造有个原型的话,王曾最靠谱。王曾多年在朝中掌权,为相以后,因他家庭出身平民以及他的亲民作风博得“平民宰相”赞誉。身为宰相的王曾,政绩卓著,被誉为一代名相。他敢于直谏,于国于民有利的事,大力提倡;不利的事,则力除其害,对皇帝敢当面劝阻。他知人善任,注重选拔人才,曾力荐范仲淹、包拯等人,委以重任。他也曾当过主考官,故包拯称其为恩师并不悖理。王曾疾恶如仇,不徇私情,对那些靠讲情、姻亲、裙带关系升迁的人,一旦发现,立即惩治。王曾很了解包拯的性格作风,对陈世美自己下不了手,就顺水推舟,让嫉恶如仇敢于主持正义的包拯来处理。包拯“心领神会”,对“领导加老师”王曾的工作安排高度重视,没有推诿扯皮,力铡到底。戏里戏外,都看得出来,与其说是包拯铡了陈世美,倒不如说是王曾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王曾眉目如画,一表人才,为人端厚谨重,在朝中为官,进止有礼,闲时居家,寡言少语,且平生极为节俭。据青州当地史载他曾荣归故里省亲,青州知州闻讯,命人黄土垫道,净水泼街,组织人马敲锣打鼓,郊外迎接新科状元。王曾听说后,换了便装,改了姓名,骑头小毛驴,从便道进入州衙,并对知州说:“不才幸忝科第,岂敢烦郡守父老迎迓?”知州叹曰:“君真状元公矣!”

    但话又说回来,《铡美案》是个虚构的故事,其中好多人物也是虚构的,如陈世美,也是个舞台人物。其实,包拯于至和三年(1056)年十二月,才权知开封府,他于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离任,前后只有一年有余。事实上也并没有真正铡过陈世美,或者说那时根本就没有陈世美这个人物。都是后人,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愿望,结合历史人物演绎出来的,目的弘扬正气,彰显历史人物。为了让好人和正义在民间得到传颂和光大,所以生活原型一定要找在当时口碑好的良官佳相,于是按照王曾的为官为人打造出了“王延龄”。因为此戏是个“包公戏”,开封府尹包拯的名字当然不能随意改变;当时任宰相的王曾在后来的民间知名度或许不高,改个比较吉利而又响亮的名字写进戏中去,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当然只是个人揣度了。  (胡友道)

    来源:今日青州

    推荐资讯
    网友评价

    点评内容

    请输入留言内容!
    旅游攻略
    站点信息
    平台建站时间: 2017-08-08
    旅游资讯总计: 3574
    旅游攻略总计: 155
    商家入驻总计: 630
    推荐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