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博文物鉴赏】明·木雕罗汉
【青博文物鉴赏】明·木雕罗汉
有没有一尊罗汉让你一眼就记住他的容颜?青州博物馆里有一尊明代的木雕罗汉,让不少游客记住了他的样子:眼睛似睁非睁,表情似笑非笑,神情悠然自得,仪态舒展自如。据传,这尊罗汉为明代青州衡藩遗物。
罗汉为木质,金漆,圆雕,高67厘米,1964年曹宗禹捐献。脑袋圆圆,眉眼细长,面庞圆润,鼻梁挺直,大耳肥硕,嘴角上翘。外穿袈裟,衣纹流畅,安然坐于山石上,是一位神态悠闲的青年僧人形象。整尊造像雕刻技艺高超,行刀流畅,衣纹飘逸极富动感,仿佛能看出衣服的质感。无论从整体到细节,还是从表情到动作,都被匠师惟妙惟肖地雕琢出来,可谓精巧细腻,形神兼备。
罗汉,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最早从印度传入我国。意译上有三层解释:一是可以帮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烦恼;二是可以接受人天供养;三是可以帮人不再受轮回之苦。在大乘佛教中,罗汉低于佛、菩萨,为第三等,而在上座部佛教中,罗汉则是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罗汉是佛教造像的主要题材之一,形象仿照现实生活中的僧人特点,光头,着僧衣,以印度僧人形象为多。其相貌不一,常常是以“组团”的形式出现。手法或夸张或写实,神韵生动,形态各异,如捧经罗汉、抱膝罗汉、戏珠罗汉等等。
青州博物馆藏的这尊罗汉为抱膝罗汉,他名叫伽难提,《中国神话人物辞典》中有一个关于抱膝罗汉的传说:“国王由于长期无子,虔诚祷求神明,大作布施。佛祖如来,奏过天曹,始抱尊者送国王夫人投胎。尊者一离母腹,即能言说尘世之事。夫人以为是钟秀气所生,国王亦对此子心存厚望。凡物足以投子之欲、寄心之爱者,无不致之。而尊者悉皆厌弃,食惟菜蔬,衣惟布素,寓目惟取经文,赏心惟有释典,平时惟抱膝独坐斋中而已。母问其所欲,愿披缁削发,出家为佛,父王坚决不许,尊者惟抱膝长叹,默默无言,终日不食。”
如果根据“抱膝长叹,默默无言,终日不食”进行塑造抱膝罗汉的话,其形象应该是表情严肃、满面愁容的模样,但是我们看到的这尊抱膝罗汉却呈现出面带微笑、怡然自得,似一位天真无邪的少年,更加生活化。

点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