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旅游网
  • 首页
  • 旅游资讯
  • 青州文史
  • 景点
  • 美食
  • 娱乐
  • 住宿
  • 购物
  • 旅游攻略
  • 首页 > 青州南阳城城门考

    青州南阳城城门考

    作者: 青州旅游网
    来源: 网络转载
    已有2286人阅读
    发布日期:2018-12-26 09:24:12

      明朝所筑的青州城有四门,东曰“海晏门”,西曰“岱宗门”,南曰“阜财门”,北曰“瞻辰门”。明朝的城墙是在金元两朝土城墙的基础上,增高加固并甃以砖石而成的更坚固的城墙。而明朝以前的古城门,青州府志和益都县志记述的却很少,每个朝代的城墙和城门是怎样变化的更没有记载。

      南阳城最初是东阳城的南郭,是外城。《宋书·沈文秀传》载,南朝刘宋时已有南郭。考《晋书》、《南史》、《宋书》,东阳城内城为州治地,西郭为郡县治地。东阳城的内外城都为高官所占据,必另有外郭。按古代“内城官,外城(郭)民”的规制及古代的城建原则,外城应与内城同时所筑。因外城是为内城服务的,并且比内城要大,这里有大量的城坊居民区和保卫内城的驻军所在地。因而推断,南郭应是与东阳城同时由羊穆之所筑,待考。北齐武平四年建南阳寺,所立《大齐碑》云:南阳寺(龙兴寺)“左通阛阓,亦右凭涧谷”。北宋青州知州夏竦在《青州龙兴寺重修中佛殿记》中云:龙兴寺“东践绝涧,径渡于阛阓。”何谓阛阓?阛是围绕市区的城墙,阓乃市区城墙上的门。这里指西城门。阛阓是城墙围绕着的市区,市区即外城的城坊居民区和交易中心。北齐和北宋所记是一致的。可见,自北齐至北宋,人们从龙兴寺向东越过一条沟壑(在今驼山南路东侧人行道上),即“东践绝涧”,便到了南郭这个市区。可知,这个南郭的西城墙应在今驼山南路东侧的沿街房一线。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云:范公亭与龙兴寺“去市里才数百步而如在深山中,似非人间世也”。这个“市里”就是南郭。经实地测量,从龙兴寺到南郭西城墙约300步,近200米。这与《大齐碑》和夏竦所云相一致,三者可以互证。北宋青州知州欧阳修镇青,病榻魁星楼,并留诗作。魁星楼即南郭的东南角楼,在城墙的东南角之上。后为青州八景之一。此时,还有西南角楼,在今角楼村(因西南角楼得名)的东北处。《宋书·沈文秀传》载,北魏攻伐东阳城,“泰始三年(467年)十月进攻南郭……五年(469年)正月二十四日,遂为虏所陷。城败之日,……时(慕容)白曜在城西南角楼,裸缚文秀至曜前,执之者令拜,文秀曰:‘各二国大臣,无相拜之礼’……”。南朝刘宋已有西南角楼。这两处城墙的角楼就决定了城南墙的位置。这个城郭的轮廓就很清楚了。因为外郭的南城墙和西城墙已经确定,东城墙自然也就确定,它就是后来城墙的根基。这个南郭只有东、南、西三面围墙,北面靠河,故称为郭。这三面围墙的城址,东、南两面一直未变,直到解放后。南朝刘宋至北宋的西城墙在今驼山南路以东的沿街房一线。这时期的南郭有东、南、西三门,东西、南北十字大街对称分布。很符合古代建城的规制。东门自南朝刘宋至解放后大致未变,明朝称海宴门,是南城最古老的城门。南门位置,宋朝以前在今衡王府路南端偏西,与北城(东阳城)的车辕门是正南正北的两城门,中间的南天门在今衡王府桥北首西侧,是东阳城的城南门。两城相通,南北两街在一直线上,由南阳河滚水桥相连。自北魏以来,特别是唐宋两朝,青州经济繁荣,人口剧增,南郭已是非常繁华的城坊居民闹市区,并有节度驻军。南北两城只靠一门相通已经非常不适应形势的需求。故北宋青州知州夏竦于1032年在南阳河谷的最窄处始筑南阳虹桥,即今万年桥。同时在今驼山路东侧人行道之处开设西面的通道,并修滚水桥与南郭的西门相通。此时,东阳城由一南门变为两南门,与南郭相通。自此开始,便有了北关大街和北门街。南北来往十分方便。

      自金朝始,将南郭修筑为南阳城,四面城墙,并将原来的西城墙推倒,填入城墙以西的沟壑中(即“东践绝涧”),将此沟壑变为一南北大街,两端建有城门,即是大街又是排水道,两全其美。雨天流水自南而北注入南阳河。此大街经南阳河滚水桥与东阳城的西大街直通。这条两城相通的大道就在今驼山路东侧的人行道上。同时,并将城墙西扩至今炮校和实验高中以西。南阳城面积大大增加。

      元·于钦《齐乘》在益都府条中云:“府城五门,周二十里,俗称南阳城,北城为东阳城……两城相对,抱洋如偃月,因洋以为隍,因崖以为壁。”《山东通志》卷200青州府载:“青州龙兴寺在府城北门外。”于钦是青州人,在青州为官,住在南阳城,当代人记当代事,是不会错的。南阳城在金元两朝有五城门是不容置疑的。那么,这五个城门在哪里呢?笔者通过实地考察,确认南阳城的五门是:南、北各二门,东一门,西城墙无门。

      金元时期的南阳城有两条主要的南北大街,它们都与东阳城相通,来往很方便,明朝筑青州城只留一条南北大街通过万年桥与东阳城相通,虽说两城来往不方便,但从军事战备角度上考虑是更为有利。明城墙筑成后,两城西面的通道被堵截,不能往来,河中的石桥逐渐废弃。但河岸一人高的桥礅一直到解放后仍然存在,它是明朝以前两城相通的历史物证。据当地老石匠叙述,这桥礅石不是青州当地的石料,青州山没有这样的石料。

      金元两朝所筑南阳城为何不建西城门?这是从实际出发考虑,一则南阳城以西全是深沟大涧,交通十分不便,不需要建西城门。二则南阳城内西部大片的荒地可做为牧草场,是金元两朝军马牧场之地,是骑射点校场和骑兵训练基地,不需要城门。这里应该特别说明的金元两朝南阳城的西北角是把龙兴寺隔到了城外。《山东通志》卷200云:“青州龙兴寺在府城北门外。”《齐乘》云:龙兴寺在“府城西北隅修身坊”。古代的规制是“内城官,外城(郭)民”。“坊”是在外城的手工业作坊区和市民居住区,他们是为内城服务的,“坊”是不允许在内城的。从《齐乘》的记述更进一步证明了龙兴寺是在南阳城外。金元两朝南阳城的西北角呈缺角状,这是为了保护龙兴寺。若沿南阳河筑城墙,龙兴寺正处在悬崖陡壁、大涧流水之上“地势陡绝,崛坞洋水之阴”的拐弯处,只有铲除龙兴寺才能筑城墙。为使龙兴寺不受损害,只好从龙兴寺南山门前修筑一东西城墙,这样城墙修起来容易,同时还保护了寺庙。经实地考察这个城北门是在今驼山南路东侧人行道和王府西街交汇处以北的地方,城墙为东北——西南的不规则走向。城北门(亦称西北门)以东,城墙呈南北走向,仍是原来的城墙,北至南阳河岸再向东。《山东通志》和《齐乘》所言是一致的。金元两朝所筑南阳城把龙兴寺隔到了城外,这说明金元两朝对佛教还是推崇的。尽管元朝崇尚藏传佛教,但对汉人的禅宗教并不排斥。驼山寺山巅的元碑,广福寺后寺村西北角的元碑都可做证。这里同时从反面印证了洪武二年为筑城墙和建西门,把龙兴寺夷为平地的说法是正确的。宋朝以前南郭的三城门和金元两朝南阳城的五城门之名称,已无从考证。

      东阳城的南郭在宋朝一代人们又称城,又称郭。本来南郭只有东、西、南三面城墙,是否在宋朝末年已筑北城墙,因尚未找到明确的文字记载,没有确凿证据,不敢妄加论断。可是,宋朝是青州州治由北城迁移南郭的过渡时期,据考,至仁宗年间州府治地已在南郭,郡县治地仍在北城。又据《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载,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诏修青州城,建楼橹,南岸置钓桥。”从宋朝末年的时局形势分析,“诏修青州城”,应是重点修南郭。因为此时青州的州府治地已移至南郭内,为加强北方的防御,以防骑兵从北面入侵,修筑南郭的北城墙是极有可能的。“建楼橹,南岸置钓桥”,也说明了加强南郭防御的重要性。何谓楼橹?楼橹是城墙或城门上的防御工事,即瞭望楼、城门楼,是瞭望观察敌情的城楼建筑。若在南郭北城墙上建楼橹、置钓桥,只能有两处。因为宋代与北城相通的主要通道只有两处,一处在今万年桥的南端,另一处在南郭原来南北大街的北端。“南岸置钓桥”的位置也必定是在此两处。到底置一个钓桥还是置两个钓桥?万年桥的南岸置钓桥应是无疑的,因为此处的两岸最狭窄,并且早已有木制“虹桥”。原来南郭南北大街北端是否也置有钓桥?此处是南阳河河滩的最宽处,地势又低洼,置钓桥是相当困难的,但也并非不能设,如果要置两处钓桥的话,第二处就一定在南郭原来南北大街的北端。就是说,此时的南郭已有北城墙,并且有两个北城门。假若这一推断成立的话,南郭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以后,已是一座四面有城墙的外城。并且是二北门、二南门、一东门、一西门。换言之,北宋末年的东阳城南郭已有六个城门。但它不能叫南阳城,它还是东阳城的外城。因为南阳城这一称呼是金朝建“益都府城”以后才产生的一个俗称﹙见于钦《齐乘》﹚。而南阳城比南郭的面积大了很多。此时,亦不能说已成了“南城北郭的格局”,因为此时的北城仍是名义上的东阳城。直到金元在北城设“修身坊”和“美政坊”后,才正式成为南城北郭的格局。

    推荐资讯
    网友评价

    点评内容

    请输入留言内容!
    旅游攻略
    站点信息
    平台建站时间: 2017-08-08
    旅游资讯总计: 3565
    旅游攻略总计: 155
    商家入驻总计: 630
    推荐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