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旅游网
  • 首页
  • 旅游资讯
  • 青州文史
  • 景点
  • 美食
  • 娱乐
  • 住宿
  • 购物
  • 旅游攻略
  • 首页 > 电影《南征北战》曾在青州拍摄,就在……

    电影《南征北战》曾在青州拍摄,就在……

    作者: 青州旅游网
    来源: 网络转载
    已有13836人阅读
    发布日期:2018-12-20 09:30:46

      电影《南征北战》,在新中国所拍摄的故事影片中,这是放映时间最长、上座率最高的一部。这部影片以其恢宏的气势、鲜明的人物形象,热情讴歌毛泽东军事思想,反映人民战争的无比威力,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自上映以来就受到热烈欢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几乎所有的影片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能够选择放映的,只有《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即所谓的“老三战”,其中《南征北战》位排第一。整个“文革”时期,不论城市和农村,这《南征北战》不知有多少人看过多少遍。影片中的大沙河、将军庙火车站也为全国观众所熟知。对于影片中的一些场景,我们青州人应该最熟悉,因为《南征北战》的拍摄外景地,主要就是在青州,即当时的益都县。影片中的大沙河就是我们家乡的弥河,将军庙火车站就是益都火车站。看看电影《南征北战》,青州当年的若干景象,那熟悉的场景就会映入眼帘,感到分外亲切。
      《南征北战》是新中国成立后所拍摄的第一部军事体裁故事片。影片内容是表现解放战争时期,我华东野战军面对敌人的重点进攻,贯彻毛泽东的军事思想,采取战略迂回战术,通过南征北战,大踏步的后退,大踏步的前进,在运动中大规模的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影片的拍摄得到了部队首长,尤其是华野部队首长的有力支持。特别是作为华野指挥员、时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粟裕,从影片创作到战斗场面的设计,都提出了具体意见。他把导演成荫和汤晓丹召到北京,亲自为他们讲解当年华东战场上的战斗情形,特别是对拍摄地提出了具体建议,确定影片摄制点就在山东青州,主场景沿弥河沿岸展开。因为这里曾经是中央华东局驻地,其所属机关也曾分布在弥河沿岸,对于这一方热土,首长们是熟悉的,也是充满感情的。
      《南征北战》是在1952年春天开始拍摄的。为了真实的再现战斗的场景,按照首长要求,是年春节刚过,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成荫和汤晓丹,便率领摄制组来到青州。几场重要的战斗均采用实地拍摄,如将军庙车站争夺战、大沙河阻击战、分别是以益都火车站和弥河为拍摄点。演员阵容也是大腕儿云集,其中包括张瑞芳、冯喆、陈戈、项堃、白穆等著名演员。同时为配合摄制,还调动了步兵骑兵炮兵等各军种部队,一时间青州古城热闹起来,弥河沿岸村庄也热闹起来。去年走访的多位青州籍的志愿军老战士,直到现在还能记得参加电影拍摄的情景。他们是原解放军100师的所属部队,当时刚从朝鲜战场撤回国内。按照要求,部队扮演解放军战士,但也要负责演“国军”,演解放军大家都高兴,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扮演国军,那就来情绪了,一个个愁眉苦脸步履不整,怎么也拍不出效果来。战士们讨厌演国军,于是部队的指导员反复作动员:“换上国军服装,不是要你们当国军,这是演戏,也是政治任务,懂吗?”经过动员,战士们这才放下思想包袱,但免不了还是受些委屈。有一次,几个战士还没来得及换装就走进村子,谁知道几个老大娘,不由分说抡起棍子就开打,边打边骂:“你这些蒋匪军还没死净呀,又要回来祸害人!”老百姓恨透了国民党。当年有股国民党土匪陈有诰,就曾盘踞在弥河岸。这伙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举着刀拤着鞭,逼迫老百姓修土圩子,妄图凭借弥河天险做挣扎。弥河沿岸村庄无不遭祸害,老百姓恨他牙根痒,见到国民党兵,禁不住就拿棍子打。这才让战士受委屈。还是指导员说得好:“这说明什么?国民党很臭,很臭,还是当解放军最好,最好!”受委屈的战士也就破涕为笑了。强渡弥河这是电影中的重头戏,老战士们说,别看几个镜头不算长,大家不知道演练过多少次。弥河水静静地流,河身宽水清浅,是名副其实的大沙河。尽管沙细滩平,从东岸到西岸,几个来回跑下来,也是相当吃力的。不过为拍好电影,战士们信心足干劲足,总是按照导演的要求一丝不苟当作战斗任务去完成。正因为大家都努力,强渡战斗场景拍得逼真而又生动。不过战士们也有艰辛的付出,当对岸响起枪声,水面上爆炸腾起水柱,就得有部分战士假作被击中或被炸到,需要拿出战场上的样子,迅速倒入水中,与水和沙做亲密接触,而且一动不动。春天的弥水是清凉的,浸透了衣衫。夏天要拍冬天戏,战士们穿着大棉裤、大棉袄,顶着骄阳跑步攻山头,一场戏下来,人人汗流浃背。但大家都知道,这是政治任务,为了让全国人们早日看到电影,再苦再累也不怕。
      为了表现人民群众的支援,需要大量的群众演员。弥河沿岸的群众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是革命老区,是华东局曾经住过的地方,有着支前抗敌的优良传统。仅仅就在电影拍摄的几年前,弥河两岸的群众,背着给养上前线,做好军鞋送战士,组织担架队随军直到长江边,都是为了子弟兵打胜仗。这次拍电影也要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一声号令,群情涌动,当年支前的场面,又一次重现在弥河沿岸。推着小车的,挑着扁担的,抬着担架的,抱着铺盖的,还有扛着门板的。扶着老人,领着孩子,穿着破棉袄腰扎绳子头,个个表情凝重而严肃。那么多个村庄的群众演员,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集中到一起,他们服从导演指挥,不论拍摄多长时间,竟没有一人私自退场。老区人民这种不讲条件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导演与摄制组都被深深感动,纷纷表示要向老区人民学习,接受一次新教育。像张瑞芳,这是全国著名的大演员,她放下身价虚心学习,学着烧火,学着挑水,学着推碾播簸箕,所以她出演的民兵队长赵玉敏,就那么到位那么像。当年尽管是名演员也不会耍大腕,他们强调的是与群众打成一片。所以弥河沿岸的群众都认识他们,老张老王的喊他们,混同在一起,还真是分不出哪位是演员。
      由于首长的关怀、群众的支持,电影《南征北战》的拍摄进度快质量高,1952年八一前夕与广大观众见面了。其战争场面的气势、战役的规模、表现战略决策等方面,都是空前的,堪称新中国战争史诗韵味的影片,一经放映即好评如潮,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久映不衰常看常新,曾独占银幕数年间。应观众要求,1974年又一次重拍,依然是实地拍摄,地点依然选在益都县,拍摄的场景想必许多人还记得,在此就不再叙述了。

    来源:今日青州

    推荐资讯
    网友评价

    点评内容

    请输入留言内容!
    旅游攻略
    站点信息
    平台建站时间: 2017-08-08
    旅游资讯总计: 3565
    旅游攻略总计: 155
    商家入驻总计: 630
    推荐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