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旅游网
  • 首页
  • 旅游资讯
  • 青州文史
  • 景点
  • 美食
  • 娱乐
  • 住宿
  • 购物
  • 旅游攻略
  • 首页 > 去广福寺的理由,十个够不够?

    去广福寺的理由,十个够不够?

    作者: 青州旅游网
    来源: 网络转载
    已有4182人阅读
    发布日期:2019-05-24 16:40:36

    海岱惟青州。青州为古九州之首,这座位于山东省中部的历史文化古城,山水秀美,底蕴深厚,尤其是佛教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很多人去青州,可能惊叹于当地佛教造像的精美绝伦,却不知在城南的深山里,有一处古刹更值得一去。这就是北方天台讲席——广福寺。

    可以这么说,知青州不知广福寺,去青州不到广福寺,可就落伍啦。

    笔者试着梳理了一下,推荐您去广福寺的理由,至少有十条。

    一、这里是北魏古刹,隋文帝30州勅颁舍利,青州即在广福寺。

    广福寺位于青州市南郊云门山街道后寺村,座落在劈山东麓,俗呼劈山寺,亦名胜福寺、兴福寺,始建于北魏晚期,历史悠久。青州民谣曰:“先有广福寺,后有青州府。”

    广福寺历史上最值得称道的事件,是隋文帝敕建舍利塔法事活动。史载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下令在青州等30个州的30座寺院同时兴建舍利塔,掀起全国性大规模崇佛浪潮。这年十月十五日,在文帝敕使大德僧智能、羽骑尉李德谌主持下,青州长史邢祖俊、司马李信则、录事参军丘文安、司功参军李俈率领僧俗信众,云集广福寺,“奉安舍利,敬造灵塔”,法事场面隆重盛大。文帝诏令舍利塔选址须在“高爽清静”之处,广福寺地理环境正好合乎这一要求,而被选中。作为这次建塔法事历史见证的《舍利塔下铭》石刻,至迟在明代成化年间即已被人们从地宫中取出,不过舍利下落至今成迷。

    二、远有四川峨眉山,近有千年广福寺,这里自古也是普贤菩萨道场。

    很多人知道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却不知千年广福寺自古也是普贤菩萨道场。

    普贤菩萨,又译遍吉菩萨,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于久远劫前已圆成佛道,与文殊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普贤菩萨大愿大行,倒驾慈航,现大士身,护持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

    寺院大殿前有普贤殿,供奉普贤菩萨像。据本地年长村民说,以往大旱之年,即有善信来此,祈请普贤菩萨降雨。每次祈求,至少降“四指雨”,且范围远不止青州,感通事例何止一二。因无求不应,民间亲切地称普贤菩萨为“老普贤”。

    普贤菩萨之坐骑为六牙白象,有意思的是,寺院南西北向环寺之山,宛若共舞之群象,维妙维肖,天而然之,非人力所成,堪称奇观。

    广福寺今为台宗讲席,以《法华经》为主要经典。而《法华经》之护主,即普贤菩萨。

    《法华经》云:“世尊,我今以神通力故,守护是经,于如来灭后,阎浮提内,广令流布,使不断绝。”普贤菩萨誓愿弘深如此。

    去广福寺礼拜普贤菩萨,若能与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相应,自然也会福至心灵。

    三、寺藏深山,乃古之岩势道场,劈山夕照,位列青州古十景。

    广福寺三面环山,是典型的深山藏古寺格局。顺着蜿蜒的山路西行进山,寺院时隐时现,行至山门附近的高处,如同一幅巨大的画卷豁然现前:黄墙黛瓦,与山色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庄重和谐,令人震撼。寺院依山而建,与大多数寺院坐北朝南不同,广福寺是坐西向东,进了山门,天王殿、普贤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建筑,依着山势,次第展开。早上第一缕阳光照过来的时候,其全貌便展露无遗了。

    日落时分,夕阳西下,晚霞祥云,气象万千,“劈峰夕照”是青州古十景之一。

    寺院西侧的劈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称“劈头山”,山以其独特的景观而得名。主峰远望如裂,似神斧所劈,每当夕阳返照,双峰分外清晰,古人美其名曰:“劈峰夕照”。

    唐代道宣《续高僧传》卷26《智能传》记此寺云:“仁寿置塔,奉敕召送于青州胜福寺中。处约悬峰,山参天际,风树交结,迥瞰千里,古名岩势之道场也。”

    清初安丘文人张贞在《游广福寺记》中叹云:“三面山环,其景胜绝!“

    更有人这样描述广福寺的美景:观广福之势,坐拥群山,东临钟鼓二山,西临八仙之台,南有观音之洞,北据劈山之峰,包含气象大千,诚为灵山之佳地也。

    凡此种种记载描述,皆不虚也。

    四、历经沧桑的古塔林,见证着广福寺厚重的历史、绵延的法脉。

    胜福寺自唐以后,更名为广福寺。宋时兴盛,金皇统八年重修。明天顺、成化年间迭次修葺,万制具备。现存《重修广福寺记》碑中叹曰:“诚一郡兰若之甲者也!”清康熙间颓圮。据说直至文革前,犹存僧塔60多座。

    如今,广福寺仍存有两处古塔林遗迹。东塔林位于寺院东北角的山坡上,今存石塔6座,塔基4处。西塔林今存石塔4座。塔在,法在,古老的塔林,见证着广福寺悠久厚重的历史,更诉说着这座古刹法脉的延绵。

    东塔林即《重修广福寺记》碑所载“普同之塔”,今存石塔6座,塔基4处;西塔林存石塔4座。在两塔林中,分别见有明正统九年(1444年)青州僧纲司副都纲闻绝学和尚、正德九年(1514年)兴古峰和尚和嘉靖三年(1524年)果香林和尚三件塔铭。东塔林内有一座修建时代不迟于北宋的地宫,地宫分为前、后两室,门楣上浮雕着金翅鸟和三种普贤菩萨像。三种普贤即“实相普贤”、“究竟普贤”、“贤现普贤”,出自《法华经》。据专家考证,三种普贤的题材在全国也非常少见,弥足珍贵。

    东塔林山崖下,凿有两间平面方形石室,内有禅床。两石室外崖面上,凿有密布成行的小方龛。中国著名佛教考古专家温玉成先生推测,这两间石室是北朝遗留的禅堂,室外小方龛则是寺院存放僧人骨灰之所。另外,广福寺南山崖上还有一处隋唐小型石窟,惜造像已残毁。颇值一提的是,《重修广福寺记》碑阴刻有该寺开山及历代高僧法名,字迹虽近磨灭,但仍可辨识若干,这为研究广福寺的传承,提供了珍贵的历史信息。

    五、 这里的佛教造像匠心独运自成一派,气势恢宏令人叫绝,堪称齐鲁佛教艺术瑰宝。

    以龙兴寺窖藏佛像为代表的青州佛教造像,让人领略到北魏至宋元时期中国佛教艺术的杰出成就,一度蜚声海内外。去广福寺您会发现,这里的佛教造像,无论是体量、气势还是艺术造诣,却又独树一帜,自成一派,惊艳到令人赞叹叫绝。与青州博物馆馆藏的石刻佛像既形成鲜明对比,又互相辉映,堪称山东乃至北方佛教艺术新的瑰宝。

    很多寺院的弥勒菩萨都是笑容满面、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形象。但广福寺天王殿内的弥勒菩萨形象,是兜率天宫内院的天冠弥勒,金色立像,清朗英气,超凡脱俗。而普贤殿里骑着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像,高6.5米,是由一整块巨石刻成,堪称江北首属。普贤菩萨形貌沉静端庄,殿内柱子上的散财童子塑像,则色彩鲜明,栩栩如生。

    木结构的大雄宝殿,是寺院里最高大雄伟的建筑,高24米,48根18米红松原木为柱,殿内支撑大殿的柱子,高达数米,国内罕见。大殿内金身法华三圣,巍然端坐,气势雄伟,慈眼视众生,令人心欢喜。大殿两侧的十八罗汉像和三圣像背面的多宝佛像,采用浮雕手法,每一尊都神态各异,生动传神。此外,护国法华戒坛四周的造像,比例接近真人,造型丰富,色彩明快,形象逼真。

    广福寺的佛像多为贴金、彩绘塑像,寺院邀请南方专业工匠团队精心塑造,去广福寺礼佛、游览,都不容错过。

    六、这里是北方天台讲席,台衡传灯,三根普被,泽润齐鲁。

    隋文帝杨坚敕颁舍利之时,他的儿子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还没有即位。而开创佛教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已于公元五九七年示寂。智者大师被陈宣帝尊为国师,曾为隋炀帝传授菩萨戒。遵照智者大师的遗愿,时为晋王的杨广,于隋开皇十八(公元五九八)年,在浙江天台县修建了一处寺院,也就是后来天台宗的祖庭——国清讲寺。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随后渐渐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并形成各具特色的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是第一个中国化的佛教宗派,依据诸经中王《法华经》立宗,三根普被,随机逗教,圆融三谛、一念三千、十界互具、圆顿止观等妙义,在佛教界的影响至深至广,可谓“荡荡乎,莫知其高厚!”。“天台亡,佛法亡”,更是被誉为佛眼,足见其地位之崇高。智者大师判一代圣教为五时八教,在佛教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印光大师云:智者大师,释迦之化身也。因其对中国佛教的重大贡献,智者大师被后世尊称东土释迦。

    但在隋朝的时候,恐怕没有人能预料到,根植于浙江的天台宗及其祖庭国清讲寺,法脉绵延,在一千多年之后,又与齐鲁大地、与青州广福寺结下不解之缘。广福寺方丈上本下悟法师,是天台宗嫡传法子,自2007年到广福寺主持寺院重建之时,就开始一心弘扬台宗妙法。三贤院现在挂着国清寺可明长老题写的“台宗讲席”匾额。如今前来广福寺的信众,遍布海内外,北方天台讲席,名副其实。

    有学者研究,据《益都县图志》的记述,宋代皇化寺大悲院(在青州城内北部)润大师称为“宗首”,又常诵《法华经》,圆寂后归葬于胜福寺。据此推测宋代的胜福寺可能也是传天台宗。地宫中的三普贤造像,也旁证了这一点。如果真的如此,那广福寺跟天台宗的甚深渊源,又添重要一笔。

    七、这里是正法道场,清修之地,不烧高香,不做经忏,不设功德箱。

    到过广福寺的人,都会感受到这里的清净。如果是清晨或者黄昏,人迹稀少之时,耳畔只有山间的鸟鸣。有时你都能听到鸟儿振翅的声音,以及夏天雨后的流水声,冬日冰雪融化的滴答声,真正体会什么叫“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幽趣和意境。

    饱受诟病的寺院商业化现象这里都看不到。广福寺不收门票,也看不到信众烧高香的场景,寺院为信众提供免费环保香,更没人借法敛财,想方设法盯着你的口袋让你掏钱。

    从寺院恢复建设之初,就坚持“僧不化缘,亦不攀缘”的原则,寺院不设功德箱,不做经忏。信众的供养完全是自发自愿,发心供养三宝的,每一笔客堂都会开具收据,姓名用途写得清清楚楚。偌大的寺院,所有主体建筑的设计、建设资金以及日常开销,都是来自社会净资。

    2009年广福寺荣膺山东省首批“和谐寺观”,2013年又获“全国和谐寺院”殊荣,千年古刹重焕勃勃生机。

    虽藏在深山,但近年来,广福寺却接连主办或者承办全省讲经说法大赛、天台宗与佛教教育研讨会、儒佛关系与佛教中国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高规格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佛教界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16年广福寺承办丙申春季三坛大戒法会,吸引了全国300多名戒子来此受戒,法会圆满成功,在国内佛教界轰动一时。时隔两年,广福寺又承办戊戌三坛大戒法会,并将于2018年4月正式举行,目前各项准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

    八、秉承天台学风教风,这里有最传统的佛教传承。

    严格地说,广福寺的全称是广福讲寺,这意味着寺院是讲经说法的正法道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广福寺专弘台宗,一直秉承台宗严谨的学风和道风,致力于僧才培养和正法弘扬。如果你想了解最为传统的佛教传承,一定要来这里感受一下。

    从天台宗的历史来看,历代祖师都非常重视学风和教风的建设。如智者大师在其《摩诃止观》卷七下,专门为门下学人制定了十条学习方法,“今有十意,融通佛法”。这便是著名的“天台学风”。天台宗倡导止观并重,对讲说经典和义解十分重视,并把讲经作为一种寺院修学制度确立下来,开设了培养人才的各种方案。天台宗僧人平时学习以阅天台四书为主,在夏安居期间则有多种学习和考试形式。元代天台自庆编撰的《教苑清规》〈安居门)第七中有“住持开讲”、“都讲头首开讲”和“维那点读”等专门为增进僧人学识的制度,以及“三科习读”和“锁试”等检验僧人学习程度的考核制度。

    天台宗在讲学方面创造的丰富教育经验及其完整的教育形式,以及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教风学风,在中国佛教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当今僧伽教育特别是佛学院校的讲经制度,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广福寺每年都依佛制夏安居,期间依据《增修教苑清规》等天台宗的传统,安排系列课程。僧众每天除了正常的早晚课,还要拜忏、诵法华经、经行。下午,寺院安排法师为僧众讲经说法,晚上进行“三科习读”,僧众对法师所讲内容进行复讲,以此增进学识。

    佛制规定,出家僧众,在每年的四月十六——七月十五这三个月期间,必须结夏安居。结夏即在固定的地点(寺院)居住,三个月内,学习戒律,安心办道。没有重大事情,禁止外出。即使允许外出时,也必须作“受日法”。

    此外,广福寺还定期举行蒙山、斋天、法华七等法会,以及半月说戒。

    广福寺对于僧才的培养极为重视,从寺院恢复建设之初至今,面向僧众和信众的讲经说法一直持续进行。而致力于僧才培养的佛教教育学院,已纳入广福寺的远景规划,目前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之中。

    如果你足够幸运,说不定会赶上法师讲《法华经》呢。

    九、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这里有雅致的书屋,更有浓浓的书香。

    深山藏古寺,也许并不罕见,但如果古寺中有一处雅致闲适的书屋,窗外满目青山,屋内坐拥书城,再有一杯清茶,接受祖师大德智慧的熏习,思考探寻人生真谛,物我两忘,这又是什么样的境地?想想都令人心向往之。

    在广福寺就有一处这样的所在,紧挨着岩势讲堂,有一处拾得书屋,以国清寺唐代高僧拾得大师命名。书屋外以枯山水造景,屋内装饰简约大方,既有传统风格,又有现代气息。进了书屋,值班居士会奉上一杯清茶。书架上摆满了佛教和传统文化典籍,可以尽情阅读。如果赶得巧,在这里也会遇到书画家现场泼墨挥毫,或者琴师弹奏一曲。居士们还发起“寒山夜读”,定期共修。

    方丈会客的三贤院,简直就是一处图书馆,墙壁有多高,书架就有多高,架上都是圣贤书,来客也不必拘谨,若有闲暇,可以像自家一样,取书阅读。

    广福寺方丈本悟法师也是爱书之人,讲经说法之余,也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弘扬。2017年荣膺省政协评选的“最美读书人”称号。

    十、这里有善知识,有说不完的故事,最重要的,这里是心灵皈依处。

    《法华经》云: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以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而弘扬正法的善知识,更是稀有难遇。2007年本悟法师只身来到青州,长驻广福,悉心擘划,昼夜辛勤。据丛林旧制,依山傍势重新规划,十年磨一剑,方成广福寺今日之恢宏气象。在本悟法师看来,其实广福寺早已成就,只是如今因缘显现。

    法师以弘扬台宗、弘扬法华为己任,一方面建设寺院,一方面讲经说法,培育僧才,令佛种不断。亦引导信众爱国爱教,正信正行,破除迷信和邪说,慕名前来听法的信众居士,遍及省内外,甚至海外。很多四处奔走寻求人生解脱的人,在这里安顿下来。更有人听闻了正法,从这里出家,走上荷担如来家业的弘法利生之路。

    千年古刹重兴,亦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十方善信的护持。这里也有说不完的故事,“诸上善人,汇集一处”,来这里的人,有社会名流、高僧大德、专家学者、企业家、书法家、艺术家、摄影师……更有在此数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的老居士,参与寺院建设,兢兢业业地护持着道场。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里是正法道场,这里是心灵的皈依处。


    推荐资讯
    网友评价

    点评内容

    请输入留言内容!
    旅游攻略
    站点信息
    平台建站时间: 2017-08-08
    旅游资讯总计: 3565
    旅游攻略总计: 155
    商家入驻总计: 630
    推荐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