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旅游网
  • 首页
  • 旅游资讯
  • 青州文史
  • 景点
  • 美食
  • 娱乐
  • 住宿
  • 购物
  • 旅游攻略
  • 首页 > 青州龙兴寺与古代哪位皇帝相关?

    青州龙兴寺与古代哪位皇帝相关?

    作者: 青州旅游网
    来源: 网络转载
    已有2019人阅读
    发布日期:2019-04-25 14:31:41

    公元399年,慕容德在泰山高僧朗公的指引下,一帆风顺地攻下广固城,建立南燕国。慕容德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一生笃信佛教。是佛陀为他指点迷津,引领他登上了皇帝宝座。为感谢佛恩,一建国便令高僧朗公营建皇家佛寺,祭祀佛祖。首先在广固城南郊营造七级浮屠,建“广固寺”,称“郊庙”,亦称“南郊之庙”。因有七级佛塔,故亦称“七级寺”、“七庙”。又在术士为其选定的龙脉风水万年吉地上,营建了皇帝的行宫“皇化寺”。这两处南燕国的国寺为青州佛教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朗公在寺院宣讲佛经、弘扬佛法、受戒僧徒、培植大批佛教僧侣,开创了青州的佛教事业。皇帝慕容德是青州佛教事业的开山鼻祖。

    东晋义熙八年(412年),原北魏僧人法显西天取经海上归来,在大海迷失路途,舶舟任风随流,飘至青州长广郡涝山海岸,登陆后却是东晋国的领土。幸好佛是没有国界的,不带政治色彩。高僧法显先被长广郡太守李嶷迎至郡城,时为七月十四日也。后受青州刺史刘道怜之邀,进驻山东最大的青州七级寺(《魏晋南北朝佛教史》)。在寺院住了“一冬一夏”,整理佛经、译经、讲经弘法、受戒僧徒,弘传佛教,为青州的佛教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年后,义熙九年秋,青州刺史命檀祗(七级寺高僧)、法显至建业,进建康道场寺,住“禅师窟”。译经六部、三十六卷,是我国佛教重要典籍。此外,高僧佛陀跋驼罗等也先“至交趾乘海舶达青州”(《魏晋南北朝佛教史》)。进驻七级寺和皇化寺,传播佛教,培植僧徒。青州佛教之所以如此兴盛,为全国重大佛教圣地之一,并有“佛国世界”之称。高僧郎公、法显等功不可没,他们是青州佛教事业的奠基者,领头人。

    青州七级寺、皇化寺最辉煌、鼎盛的时期是在南燕国之时,第二个兴旺时期便是高僧法显后的东晋、南朝刘宋之时,即“宋元嘉二年,但呼佛堂”之时。北魏末年,青州佛教事业蓬勃发展,大力兴建佛教寺院。七级寺移址重建,更名南阳寺。公元577年元月北周灭齐,武帝“下令毁灭齐境的佛教,所有八州的寺庙四万余所,全部改作宅第,僧徒将近三百万人,也全令还俗;焚毁经像……”(中国佛教协会编《中国佛教》p44)。从此,七级寺被废弃。存世仅178年的七级寺,同南燕国一样,像天空的流星一划而过,瞬间璀璨,瞬间又消失。但它那一瞬间耀眼的光芒却照亮了青州大地,留下了无限光辉。做为南燕国的皇家国寺,就这个意义来说,七级寺是山东大地空前绝后的第一寺。无愧于《大齐碑》称它为“正东之甲寺”。

    北魏末年,青州各地大力兴建佛教寺院。东阳城周边就有洋水之阴的龙兴寺(南阳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掘石佛造像窖藏坑,出土石佛造像400余尊;今城郊岔河村附近的报恩寺(石佛寺),最近出土的巨大石佛头,高1.5米,为北魏至东魏所雕凿,立于青州博物馆南大厅,为镇馆之宝;后营子村西北侧,占地约200米见方的比丘尼寺,相传是山东最大的比丘尼寺,1992年春在此建青州酒厂,发掘南北两处大殿房基,相距约七十米。在今西园社区和瑞阳北区的西边,为三进院落。出土石佛造像今存青州博物馆。在今马驿山家园小区内(原后营村的自留地)出土石佛造像窖藏坑两处,佛像鎏金彩绘十分鲜艳,较龙兴寺出土佛像过之而无不及,其佛头也较大,可惜已流失海外 ;城北的石佛寺,碑记始建于北魏永安三年(530年),因灭佛寺院被毁,石佛头、残肢、断臂埋于满坡,后人称这里为石坡子(亦村名),日寇入侵青州,其文物商盗将带有六棱佛头的石经幢和石佛像碑窃走未遂,流落济南,连同石佛像碑拓片都保存于山东省博物馆内;城北石塔村附近的佛塔寺(明光寺,俗称石塔寺),始建于北魏永安二年(529年),其四面石佛造像碑今存青州博物馆,大隋开皇至仁寿年建十三级佛塔,并立两尊六棱石经幢,刻记为:“大隋仁寿四年佛诞日”,解放后两经幢存于本村学校院内,近年在寺址附近曾出土大小不等的石佛;青州城以北,马兰村的佛光寺(马兰寺),始建于元魏末年,其巨型石佛造像碑,今存青州博物馆,清·段松苓《益都金石记》载有“马兰寺佛像碑题名”;城北良孟村以北的重兴寺(铁佛寺),始建于北魏孝昌三年(527),出土佛菩萨三尊石像碑,碑阴刻记为:“北魏孝昌三年岁次丁未八月辛卯朔十三日癸卯青州齐郡临菑县”,今存青州博物馆。北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重修时易名为“重兴寺”,在寺院立一巨大铁佛,高约十米,坐北面南,高耸入云,并立石碑,其碑五二年运至益都文化馆。高大铁佛,五八年大炼钢铁被毁;城北三十里平昌寺村的“平昌寺”,段松苓《益都金石记》:为大齐天保五年建;《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载,青州城东黄楼镇迟家庄西北150米处弥水东岸的“兴国寺”,出土石羊胸前刻有“正始五年(508)造千佛塔”八个字。正始是北魏宣武帝年号,它是青州最早的一座佛寺,宋朝太平兴国年重修,更名为兴国寺,并迁至迟家庄东,解放后为学校,校内有一大型汉墓冢,有盗洞,该寺出土有“大魏天平四年(537)……齐郡昌国县桓尹村法□”造像,可知,迟家庄一带在南北朝时期隶属齐郡昌国县;城北十八里,马官庄西南曾建一“吉祥寺”,寺内造像残石记为“北魏孝昌二年(526)”。城南云、驼、劈三山摩崖石窟造像群及三山岩势道场石窟寺等,都相继始建于北魏末年至北齐年间。青州清朝进士李文藻少年在劈山寺读书时曾觅得两石:《魏武定二年造像记》、《魏造像题名》,皆东魏也。这么多大型佛寺同时兴建,寺院里的大量石佛、塑像及摩崖石窟造像群,都是由谁来雕凿、塑造?众所周知,在古代只有寺院的僧侣和尚、虔诚的佛教徒,才能领悟佛菩萨的意愿,才能雕塑出佛菩萨的神韵,才有巧夺天工的技艺。当时青州只有七级寺和皇化寺,毫无疑问,首先是由这两座寺院的广大僧侣和尚及佛陀弟子们来完成的。也不乏有从当地民间聘请一些石匠,但他们必须在僧侣们的指导培养下,才能雕凿出精美的佛像。是七级寺和皇化寺的众僧和尚们一代一代地培养造就出大批能工巧匠,这些僧徒弟子们担负起了这一艰巨的任务。由于新建寺院太多,雕凿、塑造佛像的僧侣及石匠人数有限,所以各寺院营建的时间都相当长。龙兴寺(南阳寺)就用了五十余年的时间才建成。云、驼、劈三山所建石窟寺与佛寺的目的,是为了在三山上开凿石窟、石龛造像,让僧侣和尚石匠们吃住生活在山上,便于开凿。佛教经典载:“我国北方石窟开凿与重禅,是北朝佛教信仰上同时并举的两个特点。佛教重禅定,多禅僧……以修功德……凿窟人往往就是禅僧”(《中国佛教大全》p526)。由此可见,是七级寺和皇化寺派来的和尚僧徒弟子们一代传一代地雕凿成了青州著名的摩崖石窟造像群。青州各地寺院的兴建和云、驼劈三山石窟造像群的开凿,是与七级寺、皇化寺的众僧和尚及其弟子们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是他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佛陀弟子们,才使青州的佛教事业有了空前的大发展。

    在青州古西关房氏家宅第处发现一古塔下铭石刻,其文曰:“广固寺塔铭,天保九年三月”。“仰为广固南寺大众等敬造宝塔一躯。万仞名山,峭峨峙其北。清浏渌池,遄流横其前。神仙之宫,讵浔方其丽,踊出躜天,可以比其辉。垂斯福□,□资七世,擬入闲门,龙豋初会。拔涧现存,超□□位,帝祚长□,法界蒙泽。咎不刊石流芳,□□易灭。”其颂曰:……塔下铭字迹虽已漫漶、缺失,但从仅存文字足以说明这是七级寺(广固南寺)众僧徒为南燕国皇帝慕容超所敬造的衣钵塔。仰:敬慕。为:是也。大众:僧众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敬慕的是广固寺的众僧为慕容超帝营造了这躯衣钵宝塔。时间是北齐天保九年(558年)三月。衣钵塔址在今南阳湖北岸的七级寺旁(见《水经注》)。即今四0二海军医院西侧,南西关村东侧。这里正是明末清初房阁老房可壮的府宅住地。它的前面是南阳水。正是“遄流横其前”。这里恰是南燕国皇帝祭天的地方。南燕国亡,祭坛被毁。“龙豋初会,拔涧现存”。龙:南燕国皇帝。拔:突起,高出地面。涧:南阳河。即当年皇帝在大涧北侧、广固南郊所筑祭天的坛基尚存,还高高的竖在那里。广固寺(七级寺)的僧众就在此坛基处建造了慕容超帝的衣钵宝塔。想必这里定是慕容超帝豋基后风水术士为其选定的龙脉宝地,是超帝的皇陵、万年吉地。可惜,慕容超被市斩建康(《晋书》卷128),只能在此建其衣钵塔。此“宝塔”与“峭峨”的“万仞名山”(云、驼、劈)隔水(南阳水)南北对峙。“遄流横其前”,这条“遄流”就是南阳水,今南阳湖处,恰在宝塔之前。该宝塔如“神仙之宫”,华丽雄伟,“踊出躜天”,可与“万仞名山”“比其辉”。考中国佛塔建造史,我国在北魏时期创造了一锥体式塔顶,像一把撑开的雨伞,因为塔顶高高伸向天空,故名为“躜天顶”式塔顶。实物最早见于北魏的嵩岳寺塔。而北齐七级寺故址所造“广固南寺宝塔”却是“踊出躜天”,可见这是一种最新式的宝塔。看来,此宝塔气势不凡,它如同山川永垂流芳。僧徒自高僧朗公已传七世,承蒙佛法恩泽,众僧怀着敬慕之心为帝慕容超安放灵位,敬造宝塔。让“帝祚”长眠于地下,以表仰慕缅怀国主恩帝之心。但因有难言之隐,故“咎不刊石流芳”。只将肺腑之言刻于墓志铭石而埋于墓塔中,以防宝塔被后人毁灭。这里“咎不刊石流芳”一语,道破了天机。咎:災祸、罪过,这里是指南燕国亡,慕容超被“市斩建康(南京)”(《晋书》卷128)。故不刊石立碑。看来,此宝塔并非正大光明所营造。

    公元410年,南燕国被东晋大将刘裕所灭,慕容超被“市斩建康”。为何一百年后,僧徒已传七世,僧众才为其营造衣钵宝塔?虽南燕国亡,但南燕国的皇家国寺却未亡,它一直延续到北齐武平四年(573年)以后。推测,寺院的缔造者,慕容德的佛师、高参、泰山高僧朗公及其僧徒,对于南燕国主来说是感恩戴德。恐怕这是高僧朗公对僧徒们暗下的“密旨”,或有朗公的遗嘱。让其后世僧众在适当的时候一定为其国主营造衣钵宝塔,立于广固南寺(七级寺)。这是皇家寺院僧侣们对其主人的一片敬慕之心。也让笃信佛法的国主与他的皇家佛寺永远在一起,永远得到佛祖的护佑。但是,在东晋和南朝刘宋时期,僧众和尚们是断不敢营造这衣钵塔的。只有在百年之后,七世僧众们才秘密营造了这一宝塔,完成了高僧朗公的委托和遗愿。却不敢刻石立碑,只能将心腑之言刻石于墓下。

    南燕国开国皇帝慕容德死后葬于“(皇化)寺后东阳陵”(《齐乘》)。二世皇帝慕容超也被葬在七级寺(广固南寺)旁。这对虔诚的佛教徒皇帝生前笃信佛法,死后也与佛陀永远在一起。青州佛教事业的开山鼻祖慕容德,他将永世长眠于青州这块佛教圣地上。相传慕容超之妹死后葬于城北郊,裴桥村西南,原益羊路东侧,人称“超妹塚”。解放后尚存。《十六国春秋》:“南燕慕容氏,南燕主德之女,段丰妻也,少有才慧,善书史,能鼓琴。德即僭位,署为平原公主。年十四适于丰。丰为人所谮,被杀。德强令改适寿光公余炽。慕容氏谓侍婢曰:‘我闻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段氏既遭无辜,不能同死,岂复有心于重行哉。今主上不顾礼仪,逼我改嫁。不从,则违严君之命矣。’于是,择日交礼,伪辞以疾,既而自缢。密书裙带曰:‘死后,当埋我于段氏侧。’及葬,男女睹者数万人,莫不叹息曰:‘贞哉公主!’”。

    世事沧桑逾千年,南燕国皇帝慕容德、慕容超的葬身之地及其皇家国寺七级寺(广固南寺),都成了不解之谜。这真是,一代帝国十余载,留给后人多少谜。但在七级寺故址发现的这方千年慕容超皇帝塔下铭,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七级寺(广固南寺)是当年南燕国的皇家国寺。

    推荐资讯
    网友评价

    点评内容

    请输入留言内容!
    旅游攻略
    站点信息
    平台建站时间: 2017-08-08
    旅游资讯总计: 3574
    旅游攻略总计: 155
    商家入驻总计: 630
    推荐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