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州古城里的“剃头匠”
青州古城里的“剃头匠”
青州古城最吸引人的不是空有其表的仿古建筑,也不是里面的各色门店,因为看起来现如今整个 中国都在 大兴 土木,造各种仿古建筑,仿佛都要回到远古。论原汁原味肯定比不过 平遥 古城等四大古城,甚至连近处的 周村 古商城都无法相提并论。
然而,青州古城主打的是普通百姓最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牌。因为传统文化的回归不是靠冰冷的水泥砖头,而是靠记忆中的感受,直戳心底,实实在在的让人感到些许惬意。相比之下,同处齐鲁的台儿庄古城就缺少了灵魂,加上颇高的门票,让人心情有些不爽。尽管都是为了地区经济提升,但后者却让人产生被欺骗的感觉。
今天先来看看青州古城的剃头匠吧。因为这个周末,准确说就是昨天,俺也终于体验了一回剃头的滋味。
记得小时候,二爷爷家每天都会有三五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喝茶聊天,合适的时机顺便让二爷爷给把头给剃了。那时的剃刀都是二爷爷自己制作的,刀背很厚,刀刃却锋利无比,刀片较短,刀把很长,大概是为了剃头时方便控制吧。那时的印象就是害怕,万一不小心失手给脑袋上或者脸上划拉一刀,就够瘆人的,尤其看着是铮明瓦亮的头皮。
去年年底,纪实影片《剃头匠》中备受观众称赞的主角靖大爷的去世引起了不少的感慨和惋惜。尤其是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群体。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竟也开始越来越喜欢这些传统的非物质文化或者说民俗文化了,因为太多的民俗正面临迅速衰落甚至灭亡。好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保护性抢救这些濒临失传的技艺和文化了。而体验从未体验过的经历,对我来说,欲望越来越强烈。这次终于如愿以偿。
今年元宵节去青州古城就发现了青州古街上的这家“朱记理发店”(还是一家子呢),但却并不确定是否可以剃头。当这个夏天自己下定决心体验剃头的感受时,却无论如何也打听不到传统意义上的”剃头匠“,于是便来到古街上的”朱记理发店“碰碰运气。
有点啰嗦了,先说一下朱记理发店的位置吧,就在古街北口(万年桥桥头)往南不远的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店主朱师傅自称年近古稀。夏天小店门口的上方爬满了翠绿的植物藤蔓,绿荫下挂着两三只鸟笼。门口两侧摆放着几盆或大或小的花卉植物。
进入店内,猛地感觉似曾相识,小时候理发店的场景重现眼前:花花绿绿的暖瓶;简易的自制洗头用储水桶;喜字红花瓷脸盘;横杆上有些陈旧的毛巾;布满锈迹的理发椅,兼做躺椅。唯一欠缺的就是墙上缺少时尚女郎的电影海报了。但这些足以令人沉浸其中一阵子了。
理发店的生意不错,客人不曾间断。从进店与朱师傅打招呼的方式看,都是老顾客了,继而平淡的聊几句生活琐事。在这样和谐温馨的环境里,人的心一下子就能沉静下来。

点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