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旅游网
  • 首页
  • 旅游资讯
  • 青州文史
  • 景点
  • 美食
  • 娱乐
  • 住宿
  • 购物
  • 旅游攻略
  • 首页 > 青州博物馆里的观音菩萨像

    青州博物馆里的观音菩萨像

    作者: 青州旅游网
    来源: 网络转载
    已有4075人阅读
    发布日期:2019-01-18 09:52:34

      一提起观音菩萨,人们的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亲切感和崇敬感, “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她的名讳几乎无人不知。观音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在四大菩萨中是老百姓最熟悉的,在中国是影响最大、结缘最深、信众最多的神祗。观音菩萨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影响十分深远。在我国民间,传说她救正除邪、送子送财、主持公道,被推为诸菩萨之首席。

      正如佛经里所说,观音菩萨能救众生苦恼,成就众生的道业,所以在众生诵颂中塑造观音菩萨像已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中重要的门类之一,以满足中国民间随时可以膜拜的需求。从材质上看,有铜、石、陶、瓷、木、泥、玉、骨、绢本、纸本、织绣等; 从宗教意义上分为两大类:一为汉传佛教中的观音,二为藏传佛教中的观音; 观音化身有六观音、七观音、十五观音以及民间流传的三十三观音。下面从青州市博物馆馆藏的观音菩萨造像中遴选出部分精品作一简单介绍:

    6.png

      1.北齐—隋彩绘贴金石雕观音菩萨立像

      这尊像高165厘米,石灰石质,圆雕,造像表面彩绘保存较好,保留部分贴金。1996年10月出土于龙兴寺遗址窖藏。造像仅在冠饰与右手臂有残断缺损,大部分保存完好。观音菩萨两足呈外八字站立于莲台上,头戴透雕花蔓冠,花冠上有联珠式璎珞装饰,花冠正面中间安化佛阿弥陀佛,化佛头残缺,但仍可看出其双手握住璎珞,头冠安化佛是观音菩萨身份的主要象征。慈眉善目,面部丰满圆润,双眸微闭,直鼻方口,五官刻画生动,庄严慈祥。颈上挂璎珞项圈,项圈下垂挂瑞兽,瑞兽嘴吐花蕊,嘴里还衔有一条细的璎珞串饰。双肩搭帔帛,帔帛托住穗状璎珞自双肩垂下于身体正面形成交叉状后上卷,一条提捏于左手,另一条转至身后。上身着对襟衣,下身着贴体长裙,长裙上几乎看不到衣纹,只在腰间翻出一道衣边。腰间还挂有一些装饰,身前正中垂带上共划分出九个小方格,每格的雕饰各不相同。自上而下,格内分别刻出莲生童子、兽头、珠旁叶纹、双珠、火焰摩尼珠、大珠、宝瓶、摩尼珠与连珠饰大珠纹。身前两侧各垂下一条璎珞。

      这尊观音菩萨像的背面彩绘保存完好,雕刻也极其精致,其艺术魅力也毫不逊色于正面。耳侧黑色发辫搭垂双肩直至臂侧,双肩的帔帛宽博,红色带纹间饰红色圆点,美观大方。璎珞珠串上下相绕于玉环,腰下正中也有一垂带,但上面并无细饰,只在中间束一花结。

      不管是从正面、背面还是侧面观这尊观音菩萨造像,总能给人以高贵典雅之感。她衣着华丽,装饰繁缛,肌肤洁净,姿态优美大方,形象庄严慈祥,气质雍容华贵,生动表现了观音菩萨慈悲与智慧的宗教品格,体现了北齐—隋代雕刻家高超的艺术水平,从而使雕刻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产生出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这件观音菩萨立像是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的四百多尊佛教造像之一,现在陈列在青州市博物馆的龙兴寺佛教造像陈列厅内,特别引人注目,被誉为“最具艺术魅力的国宝”。

    5.png

      2.明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像

      该尊像高165厘米,青铜质。跣足而立,有十一面,四十二臂。十一面分五层,呈金字塔形排列,面各不同,各有象征意义。主面头戴花蔓冠,顶束发髻,两耳各有束发垂肩,面形方圆,双目俯视,表情和悦,充分表现出悲悯众生的佛性,可谓法相庄严。上身袒露,下身着长裙,胸前佩戴项圈和“U”形长链,佩有臂钏和手镯。双肩搭帔帛,帔帛上刻有莲花纹等图案,帔帛绕臂部下垂,尾端于身侧向上翻卷。主臂于胸前结合掌印,其余手臂置于两边,分别持有宝印、净瓶、宝钵、法轮、日月等法物或结印。左右二十只手的每只手上各有一眼,两边共计四十只手和四十只眼,以四十乘以二十五有(即二十五种众生生存的环境),即成千手千眼。

      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简称千手观音,是密宗所奉的“六观音”之一,源于《千臂千眼陀罗尼经》的记载。千手表示护持一切众生,千眼表示观照一切众生,整体象征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法力无边。自从元代赵孟頫之妻管道升所作的《观世音菩萨传略》中记载了千手千眼大悲观音的传略后,元明以来在民间特别风行,寺庙多有塑其像者。

      关于千手千眼观音,在我国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传说故事。据《汝州志》记载,春秋楚庄王(前613-591年)时,楚庄王的第三个女儿名叫妙善,天性贞洁,孝顺父母,从小吃斋念佛,一心想削发为尼,楚庄王命她饮剑自刎,但剑非但没有伤害到她,反而断为千节,楚庄王又下令把她闷死,阎罗王却使她复活于普陀山附近池中的一朵莲花上。妙善终于修成正果,号“香山仙长”。从此她普度众生,行善天下,能使瞎子复明,残疾复全,母牛多产乳,阉人能生子,老女得夫,沉船获救。后来,楚庄王得病,百治不效,有神医:“必得亲人手眼,方可以廖。”公主不念父王前恶,遂挖下自己的眼睛,制成药丸,送父为食,病即痊愈。楚庄王由此良心发现,为了纪念女儿,弥补内心的愧疚,令天下能工巧匠为她雕塑一尊“全手全眼观音像”,可是匠人把“全手全眼”错听为“千手千眼”,结果塑造了一尊千手千眼观音。这个民间流传的故事现在还存于河南宝丰县宋元符三年(1100年)由蒋之奇撰文、蔡京书丹的《香山大悲菩萨传》碑上。青州市博物馆收藏的这尊明代铜铸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像,采用模铸法和失蜡法铸造,还辅以线刻表现衣纹,铸造工艺精湛,造型优美,保存较好,是一尊珍贵的明代佛像艺术精品。

    4.png

      3.明仿吴道子观音菩萨画像刻石

      阴线刻。高120厘米,宽60厘米。观音菩萨头梳高髻,顶罩披巾,有圆形头光,面呈鹅卵形,柳眉凤眼,眉间有白毫相,高鼻小嘴,面相丰满,神态慈祥。上身天衣横披,下身着长裙,袒露的胸部佩璎珞项圈,项圈下垂有花坠,项圈上系有两条飘带,飘带及衣裙随风飘举自然,真可谓“吴带当风”。双手置于腹前,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右手执有一串数珠,跣足立于一片莲瓣上,莲瓣则漂浮在海面上,海面上还漂浮着一只净瓶,净瓶里插有杨柳枝。观音菩萨体态丰腴,姿态美丽而高贵,手足、面部及胸部肌肉细腻柔软,刻画生动逼真。刻石左下方有善财童子,童子头上留部分顶发,有圆形头光,身着天衣绸裙,身体前倾,双手合十,双腿站立,神情恭顺虔诚,形象生动活泼。刻石右上方有一只鹦鹉作翱翔状,头朝向观音菩萨。刻石左上方有几竿翠竹。刻石首题:“唐吴道子画像 明冯起震添竹重镌”,末题:“姑苏陈彬勒石” 。

      这件明代仿吴道子观音像刻石,是由冯起震添竹重镌,姑苏陈彬勒石。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永隆一年(680) ,卒于乾元元年(758)前后。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擅画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冯起震,字青方,又字省予,号稷下门生。生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益都县高柳(今青州市高柳镇)孙家庄人。他一生“不希仕进”,隐居在家,教书为业,尤其擅长画竹,素有“冯竹”之美誉。

      这件刻石原为益都县民众教育馆旧藏,创建益都县博物馆时移进馆内。根据民国周贵德《青州纪游》记载:“吴道子画像,石高三尺余,刻南海大士像,慈祥满面,下有善财童子及水瓶柳枝等。左上方刻竹数竿,有小字云‘唐吴道子画像,明冯起震添竹重镌’。珍品也。” 南海大士,即南海观音。南海观音虽不在民间三十三观音里面,但她几乎是中国女性观音造型的汇集,水月观音、白衣观音、杨柳观音等都可以在她身上找到相似的身影。当南海的普陀山逐渐成为著名的观音朝圣地时,南海观音随后因应而生,成为驻守圣山的本尊观音。十六世纪随着《南海观音全传》的出现,南海观音开始全面盛行于民间,成为佛、道教徒崇拜的神祗。在文学巨著《西游记》里那个救苦救难的观音指的就是南海观音。

      刻石中观音菩萨身边出现善财童子和鹦鹉形象,这是南海观音菩萨像的常见样貌。善财童子原是《华严经》那个追求佛法知识的好青年,因出生时有种种珍宝自然涌现而得名。据《华严经•入法界品》记载:善财童子在得道前曾参访过53处圣地的55位佛门尊宿,第27处参访的就是观音菩萨。鹦鹉的出处应是《阿弥陀经》,其中描述鹦鹉、频迦鸟等鸟在极乐世界中歌诵赞叹净土的功德,使往生净土的人得到利益。

      纵观全图,画面构图严谨,主次分明,层次清楚,线条流畅,手法细腻,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明代石刻精品。

    3.png

      4.明水月观音菩萨坐像

      坐像高41厘米,青铜质,鎏金。观音头戴五叶花蔓冠,花冠前部中央安有阿弥陀佛,面相宽大,面容慈祥。上身袒露,胸前佩璎珞项圈,双肩披帔帛,两侧帛带分别绕过臂部垂于底座前面,下身着长裙。半跏趺坐姿,左腿横盘,右腿支起,跣足坐于束腰双层仰覆莲圆座上。左手置胸前,手指残缺,右手持摩尼珠置于右膝。双手各执莲茎,莲茎顺手臂至肩部开出花朵,左肩花朵上有一只鹦鹉。

      水月观音,又称水吉祥观音,或水吉祥菩萨,民间流行的三十三观音之一,也是最有影响的观音之一。由于其形像多与水中之月有关,故被称为水月观音。这是观音一心观水的相应化身,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一种是站立在莲瓣上,莲瓣则漂浮在海面,观世音正在观看水中之月,另一种是以莲华坐姿趺坐在大海中的石山上,右手持未敷莲华,左手施无畏印,且掌中有水流出,还有坐相、三面六臂相等。形象常见为:头戴花冠,面容慈祥,衣着华丽,装饰繁缛,姿态优雅,表现了观音菩萨自在闲适的超然气质。

      水月观音之由来,目前学术界一致认为与中唐画家周昉有关。周昉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的布呾洛迦山中的观自在菩萨,“妙创水月之体”,在各地很快流传开来。晚唐、五代时期水月观音像已在各地寺院壁画中能够见到。北宋以后水月观音的影响日渐扩大,成为后世观音造像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鹦鹉形象常见于水月观音像,来自《观音菩萨全传》,该传记记载说,观音菩萨曾救助过一只白鹦鹉,后来白鹦鹉为报观音菩萨救命之恩,皈依在观音菩萨门下,做了观音菩萨的弟子。于是,在观音菩萨艺术形象上出现了一只白鹦鹉,一般出现在观音菩萨的肩部。

      这件水月观音菩萨坐像,肩宽腰细,身材匀称协调,衣着轻薄贴身,线条流动柔和,衣褶转折自若,璎珞佩饰精密繁复,具有明显的明代造像特点。其铸造工艺精湛,造型优美,是明代金铜造像中的精品。

    2.png

      5.清德化窑白釉持经观音菩萨立像

      持经观音是三十三观音之一,因手持经卷之故,称为持经观音。相当于法华经卷七普门品所载(大九•五七上)“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之观音化身。此系因声闻乃听闻如来之说法而得道者,故以手持经卷表示说法。

      该立像瓷质,白釉,高40厘米。观音头盘发髻,披巾罩首,面庞丰腴,双目微闭,神态庄肃。胸前饰如意形璎珞,着天衣绸裙,衣纹流畅,随风飘举,质感强烈。双手置腹前,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右手持经卷,跣足立于翻卷的水波上。整体造型优美,形象逼真,给人以文静、端庄之感。通体施白釉,呈象牙白,色泽莹润,胎质坚硬,是德化窑烧制的清代佛像精品。

      德化窑瓷雕塑始于宋代,是为适应宗教文化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陶瓷艺术品种。德化窑瓷雕塑以其细腻的质地和独特的象牙白展示其静美柔曼的风韵,朴素典雅 、衣纹流畅、表情传神、形象逼真,在日本及东南亚的佛教国家中, 被人们奉为“神物至宝”, 在西欧人眼中, 被视为“东方艺术之精品”。

      瓷雕塑的烧造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这尊持经观音菩萨像的制作采用了模印、刻划、贴塑等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手法。面部模印,头部以工具刻划出发丝,其中捏塑法最令人叫绝,人物的手、足、珠串、花饰、缨络都是随后捏成,其精巧纤秀,工细逼真,可谓举世无双,充分表现出德化窑瓷雕塑的特点。整个雕塑制作工艺,从主体造型设计、表情刻划、衣服处理到局部装饰的完成,都体现出艺人的功底、技巧,以及对作品艺术处理的理解程度和文化素养的高超造诣。

    1.png

      6.清彩绘石雕送子观音坐像

      该像高14.2厘米,石灰石质,圆雕,通体漆金,施绿彩。观音头挽高髻,面形丰满圆润,慈眉善目,朱唇微启,双肩搭帔帛,着天衣绸裙,右腿横盘,左腿支起,跣足坐于圆形座上,双手搂抱一童子于左膝上,童子方头大耳,双目圆睁,高鼻方口,双手持一物置胸前,形象生动逼真。该坐像以中年妇女怀抱童子形象刻画出送子观音母爱情结与慈悲心肠。

      观音菩萨的化身除了“六观音”、“三十三观音”等种类外,还有玉印观音、数珠观音等其他形象,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送子观音。送子观音,来源于《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该经记载说:“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由于我国古代社会盛行多子多福思想,所以人们便根据佛经这一记载塑造出送子观音形象。其像始建于唐代,明清时期最为流行。她迎合了世俗社会的需求,是佛教世俗化的重要体现。

      有人说:“西方有维纳斯,东方有观世音。”在我国,观音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影响深远的中国佛教文化,观音菩萨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是一位美丽、善良的“慈悲女神”。 观音菩萨本着“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宗旨表现出来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慈善之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远远超出佛教界范围,成了大众心目中一种普遍信仰,寄寓了人们对良好品德的推崇和对美好前景的向往。

    推荐资讯
    网友评价

    点评内容

    请输入留言内容!
    旅游攻略
    站点信息
    平台建站时间: 2017-08-08
    旅游资讯总计: 3574
    旅游攻略总计: 155
    商家入驻总计: 630
    推荐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