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心老是乡矣”,踏寻清照在青州的幸福时光
“甘心老是乡矣”,踏寻清照在青州的幸福时光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小重山》
李清照诗词创作颇丰,但流传下来的不多,现存60多首。从词作的内容和风格分析,有20多首是屏居青州时所创作。
其中,《小重山》就是她在青州时所作。春天来了,梅花乍开未开,泡一瓯春茶,与花影淡月相伴,日子充满喜悦和希望。词与作者的生活密切相关,她在青州的这段日子也确如词中所写的那样悠闲幸福。
看到这里,大家不免会好奇:她为什么会来到青州?在青州又有怎样的幸福故事?
先来说,为什么会来到青州。
大观元年(1107年),蔡京再次复相。同年三月,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去世。后又遭蔡京诬陷,被追夺赠官,家属受到株连。但因栽赃赵氏受贿未果,只好放了赵氏之人,但令其不得在京居住。
夫妻二人身心遭受打击,从此“屏居乡里”。他们在青州东阳城建有住宅,同时赵明诚的外公郭家也在青州。这样,他们在青州有了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随后他们来到青州。
初到时,家人的遭遇让她心有不忿,她把自己的心情写进《多丽·咏白菊》里:“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据考证,这是李清照来青州写的第一首词。
虽然初来时心情难以平复,但远离京城的风波后,她对于退隐乡间的生活更多的是欢喜和如释重负。
再来说,她在青州的幸福故事。
二人这次回青州,一住便是十年。这段时间二人不仅拥有共同的爱好,生活上也是幸福美好的,可以说是是两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她采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之意,将她在青州的安居之所取名为“归来堂”,又取“审容膝之易安”之意,为内室命名“易安室”。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金石录后序》
桌边、窗边、纳凉躺椅上、安睡的床榻旁......归来堂上,书本被放在了每个可以阅读的地方。李清照记性很好,每逢间隙,她喜欢与赵明诚以饮茶打赌,从随手可得的典籍中随手一抽,让对方猜某典故在书的哪卷、哪页和哪行,赢者因为太开心,以至开怀大笑,将茶水泼到怀里也是常有的事。
这种“赌书泼茶”的娱乐方式不仅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诗意的栖居,更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话。清代诗人陈文述在《题<漱玉词>》中就羡慕的写道“桐荫闲话芝芙梦,第一销魂是斗茶。”纳兰容若也在《浣溪沙》中用“被酒莫惊春睡醒,赌书消得泼茶香。”来表现情投意合的夫妻关系。
在青州,虽然失去了昔日优渥的生活条件,但李清照似乎明白了什么是人生的真谛,每天读书作词、研文治学,追求内心的平静,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
青州不仅是古齐国的腹心地区,还是古老的文物之邦,丰碑巨碣、三代古器,时有出土。赵明诚刚出仕就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李清照在这方面也是与他志趣相投,于是便有了:“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二人当时搜集到《东魏张烈碑》《北齐临淮王像碑》及唐李邕撰书《大云寺禅院碑》等一大批石刻资料。
政和七年(1117)年,赵明诚完成《金石录》写作。史称,赵明诚撰《金石录》,李清照“亦笔削其间”。
多年后,她回忆起这段时光,仍会发出“甘心老是乡矣”的感慨。
李清照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爱花赏花自然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她多次将这份雅兴写进词里:“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不过要说她心中的花是什么,我想应是桂花无疑。
她对桂花的态度可以从她的词中一探究竟。李清照咏桂词一共有三首,分别是《捡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以及《捡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其中前两首一般认为是在青州时所作。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桂花相较于其他花,颜色上“暗淡轻黄”,毫无艳丽之处,名声上"情疏迹远",也不像梅花、菊花那样得到人们争相称赞,可即使这样,却始终能给天地一份香气。在词人看来,这般色淡香浓正是名士所追求的,因此词人倾心赞美它为“花中第一流”。
大宋政和四年(1114年)秋,赵明诚为李清照的画像题词:“易安居士三十一岁之照。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政和甲午新秋,德父题于归来堂。”对李清照而言,恐怕再没有比这赞美更令她称心的了。在赵明诚眼里自己的爱妻,就是这样一枝“清丽其词,端庄其品”的“花中第一流”。
删繁就简,这样的桂花,这样夫妻相知的生活,理应就是最好的。与赵明诚隐居之后的易安,内心一定是满足的。

点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