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旅游网
  • 首页
  • 旅游资讯
  • 青州文史
  • 景点
  • 美食
  • 娱乐
  • 住宿
  • 购物
  • 旅游攻略
  • 首页 > 青州记忆——高唐府巷子

    青州记忆——高唐府巷子

    作者: 青州旅游网
    来源: 网络转载
    已有3347人阅读
    发布日期:2019-01-08 14:03:28

      山东青州古城东门大街的石桥子十字路口往南是南营街。沿街口往前走三、四十米路西有一不显眼的一个门洞,门洞内便是高唐府巷子。

      高唐府巷子因明代有高唐王府在此而得名。只是年代久远,曾经的高唐王府早已片瓦不存,只是给后人留下来这样一个巷子名称。进了巷子十多米后向北面有二、三十米长,巷子就到头了。巷子里最多时住着二十八户人家,有一百多口人,也是相当红火热闹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上小学前,高唐府巷子就进入了我的生活——我姥爷家在此居住。那时我爸我妈在山西工作,青州我们称之为老家。每隔一、两年我们全家就会回老家一趟,寒、暑假时我和我哥也会回老家过。回了老家,我妈每次去看我姥姥都要带着我们弟兄仨。 让姥姥看看她的孩子长什么样了,和上次来时有什么变化。母亲回到娘家触景生情,会给我们讲一些她小时候发生在巷子里的故事。

    1.png

      高唐府巷子口有个很简单的门楼。那是抗战时期日本鬼子进了青州,同时匪患四起时,在我姥爷的提议和主持下在巷子口盖了门楼,安装了两扇结实的大门。到了晚上,等巷子里的人都回来后,把大门关上,插上一根大门闩。这样一道门就把巷子里二十多户人家保护起来了。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时大门被人们拆走给烧了,结果是钢铁没炼出来,大门没了。我姥爷被街道干部指令往炼钢的工地搬砖累出了急性肺炎,耽误了治疗也没了。

      门楼两侧墙上一米多高处掏有两个碗口大的洞,是当年插门闩用的。大门没了,凹洞还在。那以后长起来的孩子若没大人讲,是不会知道墙上为什么有那样的两个洞的。

      巷子里铺着青石板路,经年累月的行走,打磨的光滑圆润。没有路灯,到了晚上有月光时会好一点。遇到没有月亮的夜晚漆黑一片。尽管如此,久住巷子里的人摸着黑都能找到自己家的门。我五哥说他下了夜班进了巷子,路面上哪儿有坑,哪儿有沟,都能绕着过去。

    2.png

      姥姥家的的院不大,东、南、西方向各有一排屋子。东屋住着我大舅一家,南屋是二舅一家,西屋我姥姥住。大舅家有五个儿子,二舅家三儿一女,一个小院连大人带孩子住着十多口人,其拥挤程度可想而知。别的不说,每天早晨起来上厕所就是件大事。二舅家的大哥说一定要抢在大舅前面解决问题,如果大舅进去了就惨了,少说十几分钟,多则半个小时。外面的人就剩下急得转圈的份了。

      在青州的日子,大部分时间在我爷爷家。姥姥家离爷爷家很近,大概有二、三百米,隔三差五我会跟着我哥溜达到姥姥家玩一会儿。我哥和大舅家的四哥关系特别好。去了后,他和四哥玩,我闲的无聊一个人到巷子里转悠,对我来说是探索发现。与姥姥家一墙之隔的右邻不知是户什么人家,两扇大门永远是紧闭的。我去过姥姥家多少次都没见到有人出入,我好几次趴在门缝往里瞅,院里能看到的地方都打扫的干干净净,种着些花花草草。把耳朵贴到门缝上,听不到一点动静。到底这院里有人住吗?太神秘了。

    3.png

      巷子的最北端西面有一个大院。院里有一栋高大的带着台阶和厦沿的大屋子。一水的青砖砌墙。屋顶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排着鱼鳞状的小瓦。这种结构的房子整个巷子里仅此一栋,人们称为“瓦屋”。其他人家的房子大都是土胚墙,麦秸屋顶,又矮又小,称为“草屋”。在巷子里众多的草屋中的瓦屋显得很突兀,好奇心驱使我前往,我很想知道是什么人住在里面。小心翼翼地进了院门。大屋里走出一个精神矍铄留着长长的白胡子的老者。他很和气的问我是谁家的孩子,以前怎么没见过我。我赶紧报上我姥姥家的家门。老人马上从我半山西半山东的口音里知道了我的来历,他不但知道我姓沙,还知道我爸我妈是谁,好像和他们还挺熟悉。老人让我进了大屋。可能当时因为我小的原因,我觉得屋子又高又大。宽敞的厅房,左右各有一间厢房,屋子里的陈设我忘记了,只记得十分干净整洁。老人拿了两块薄荷糖给我吃,十分和蔼的和我聊天。我在屋里呆了一会儿,跑到了院里。院里有好几棵挂着果实的树,有苹果、山楂、柿子、石榴。大院的西面还套着一个小院,里面有一片菜地。种着很多种菜。黄瓜、西红柿,茄子、豆角、南瓜,韭菜。我知道了平日饭桌上吃的各种菜是怎样长出来的。老人跟在我身后有问必答,还摘了一个已经红透了的西红柿给我吃,刚吃了薄荷糖感觉西红柿没那么甜。他一个这么大年纪的人能把你当成一个大人的聊天,让我受宠若惊,他问我什么我都如实的告诉他。后来我觉得时间不早了,回了我姥姥家。

    4.png

      在姥姥家从我大舅那儿知道了老人也姓沙,和我家是同族同宗,我以后再见了叫他沙大爷就行。从沙大爷住的大瓦屋和宽敞的大院我觉得他家以前不是地主就是财主。我问我大舅,大舅没说。只说沙大爷是个生活极讲究的人,做的一手好饭菜。特别是牛肉蒸包,那是一绝。每次都不多做,只做几个。牛肉挑最好的买半斤,去皮去筋,细细切成肉丁,白菜,或胡萝卜,连菜,也要精挑细选后切碎剁好,调好馅,恰到好处的发面揣的匀匀的。包好的包子用小火蒸熟后把手洗净,气定神闲地慢慢品味。有人夸张的说沙大爷每次蒸牛肉包子在巷子口都能闻到香味,不知馋煞多少人。沙大爷蒸好包子都会端两个给我大妗子送去打牙祭。我大舅说和沙大爷家是数代人的交情。大舅家有了稀罕东西也同样会给他送去一些。我咽了一口口水,心想哪天能吃到沙大爷的牛肉包子就好了。

    5.png

      几天后,我再次去姥姥家时又去了沙大爷那儿。沙大爷看到我笑呵呵地从抽屉里拿出来一只红心枣木做的“耳”送给了我,让我激动不已。“耳”是老家男孩玩的一种玩意儿。不到一拃长。中间粗,两头尖。我想是形状有几分像耳朵才有了这样一个名称。“耳”要有一个大的场地才能玩。把“耳”放在地上,用一根木棍击打,打“耳”尖,“耳”会跳起来在空中,然后用木棍猛击在半空中飞舞的“耳”。看谁打的最远。有点像棒球。我早就想有一只“耳”了。但苦于人小力气小,做不出来。曾经用铅笔刀削了一个梧桐木的,梧桐木又软又脆,没玩两下就成碎片了。

      做“耳”最好就是枣木的了,又硬又有韧性,怎么打都不会坏。红心枣木那更是极品了。我突然有了一只做工精细的红心枣木“耳”,如获至宝。每天装在口袋里见人就掏出来显摆,一次也没舍得玩过。一个假期让我摩挲的油光发亮。后来每次到我姥姥家我都回去沙大爷家,他见了我啥会儿都是乐呵呵的。

      也许是沾了昔日高唐王府的光,高唐府巷子出了不少人物。有医术高超的杨百休。宅心仁厚,前来就诊的病人一视同仁。若是穷苦之人,不但不收诊费,还要给拿上抓药的钱。极受人们的爱戴。

      巷子里还有一个奇人,叫杨玉泰。自称菖蒲主人,养菖蒲一绝。当时很多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喜爱菖蒲。但菖蒲是一种很难伺候的小草,养着养着就枯萎了。人们便把菖蒲送到他这儿来调养。杨玉泰妙手回春,过一段时间,枯萎的菖蒲又变得生机勃勃回到主人家里。人称“菖蒲医生”。

    6.png

      高唐府巷子只有两米多宽,进不去大车,给巷子里居住的人们带来很多生活上的不便。有人家要翻新屋顶或翻盖老屋所需的材料;冬天各家各户烧的柴火、碳块;还有大件家具,都只能卸在巷子口,再用小推车倒进去。

      巷子里有过很多故事,巷子口的石墩见证了住在巷子里的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尽管都是些小人物的故事,但都是真实生动,有血有肉的。

      青州古城因深厚的文化底蕴现今成了旅游胜地,政府投资对古城做了必要的修缮。修到高唐府巷口的门楼时,施工的人不知道两侧墙上两个凹洞的来历,用水泥给抹平了。以后还会有谁知道这里曾经有个凹洞和凹洞的故事呢!

    7.png

    推荐资讯
    网友评价

    点评内容

    请输入留言内容!
    旅游攻略
    站点信息
    平台建站时间: 2017-08-08
    旅游资讯总计: 3574
    旅游攻略总计: 155
    商家入驻总计: 630
    推荐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