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芳华再现|悠悠青州古城绽新颜
芳华再现|悠悠青州古城绽新颜
立冬时节,天气依然煦暖,我们和来自东营市垦利区的散文作家一起走进了青州古城。作为一个在古城附近居住了将近二十年的人,我见证了它的面貌从最初的普普通通的改变,到今天成为融厚重历史和现代文明于一体,集雍容华贵与精巧别致于一身的国家5A级风景区。
站在高大的阜财门下合影,正午的阳光有点耀眼,我不禁眯起了眼睛,远处是湛蓝的天空,耳畔有热闹的欢笑声,在“1.2.3,茄子”的喊声中,定格了一张张欢快的笑脸。
沿着平缓的台阶一步步登上古城城墙,想起那句“青州高城雄九州,城门天上飞琼楼”之诗。如今庄严肃穆、巍峨高大的阜财门已经成为古城的地标性建筑。
在灰砖铺就的城墙上信步闲逛,“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曾经的战略要地在如烟的岁月中已经“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曾经的喧嚣与彪悍、繁华与辉煌只能在历史的文字里默默臆想。抚摸着一处处用灰砖垒就的垛口,感受着远方吹来的惬意之风,望着阳光下热闹的街道、行色匆匆的行人,不禁怀想起当年那些年轻的士兵守在这些垛口处,眺望远处、俯瞰低处,用血肉之躯捍卫着这座固不可摧的城堡。
穿越历史的尘烟,时代在滚滚向前,城市在不断改变,有一些东西消失了,总有更新的东西不断诞生,所以才有了今天焕然一新、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相融的旅游胜地——青州古城。
从城墙下来,我们前往青州府贡院。门口的两座石狮子两两相望、威武气派,守卫着贡院的历史和尊严。这里曾经是山东布政司衙署,后改为书院。1995年,我在这所当时名为青州二中的学校里参加了中考。至今不能忘记,当年在这条街上和同学们一起吃过的油酥饼,那是记忆中最好吃的饼,外酥内软。烙饼的是一对夫妻,知道我们是考生,特意给所有同学的水杯里都添满了水。一座城市的温度取决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那对善良的夫妇曾经用一个简单的举动温暖了一群少年,长大后的少年也在用不同的方式继续温暖着这座小城。古老的技艺也许会慢慢消失,而一个民族的特质和骄傲会一直传承下去。
贡院内有科举博物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记载了自隋唐科举制度诞生到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的历史沿革。当然,那些留名青史的科举名门望族和状元公是必不可少的重点介绍对象。正是科举制度为选拔人才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平台,才让有才华的寒门学子有机会进入到参政治国的行列,使“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可能。
从贡院出来直奔青州民俗馆,民俗是地域文化的沉积,是历经岁月变迁依然保留的文化记忆,代表着一个地方博大深远的文化精神。通过导游的介绍知道,民俗馆共分衣、食、住、行、生产、商贸、文娱、信仰8个板块,每一个展厅内都有与主题对应的塑像,这些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塑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当时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我印象最深的是“物华天宝”展厅,泥垒的灶台、草编的锅盖、竹筐、草垫,这些渐渐消失的老物件,让人啧啧惊叹。古城深厚的文化气息,在这些古老的场景里氤氲弥漫着。民俗馆的墙角处生长着一丛丛的沿阶草,黑色的种子圆润饱满煞是喜人。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种子,这座深受中小学生喜欢的民俗馆,无疑也为祖国的花朵培植着精神的土壤。
参观的最后一站是古城的核心景点——偶园,偶园大门口的楹联上基本涵盖了其最突出的特点:叠石为山引泉为瀑夺天工,倚峰成阁积水成池开妙境。
秋末初冬的偶园正书写着最缤纷的画卷,不必说随处可见的嶙峋怪石,不必说曲径通幽的小桥流水,不必说韵味深深的亭台楼阁,也不必说森森竹柏、亭亭花木,单是那一片片深绿、浅绿,金黄、枯黄,浅红、嫣红的落叶就足以让人大开眼界。不同形状的厚厚的叶子堆积在树下,同行的陈姐说,像不像一张大毯子?是啊,我好想躺上去,闭上眼睛,任由阳光抚摸,任由暖风吹拂,任由思绪四处飞扬。信步于偶园的每一个地方,它都让人感到宁静祥和,却又充满勃勃生机。
偶园的主人是清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兼刑部尚书冯溥,贡院科举博物馆的墙壁上关于冯氏家族的介绍占了很大的版面。这位“端敏练达”的辅弼重臣为古城留下了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和这座精美雅致的园子。
这座康熙风格的园子里面的山、水、桥,石、树、花是极有讲究的。园子的东南角,一假山贴墙而筑,呈半圆形,绵延近百米。山上有树,散落于三峰之间;山身有洞,可容人而过。山脚有潭,潭水东流汇入大方池,素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之佳境。假山下面是蜿蜒的石径,石径邻水,山水相映。假山附近是孩子们的乐园,围着假山捉迷藏成了他们乐此不疲的游戏。
水,是随处可见的。流水清缓,像一位文静的姑娘,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地流淌,不急不慢、不追不赶。园内假山山脚处有一瀑布,用不规则的山石砌成了交错的岩壁形态。水前有亭,亭内有石桌、石凳,坐在亭内,可临水冥想,亦可望花而叹。
偶园内的桥是最见匠心的地方,桥不止一处,小巧精致的桥连接起了溪流飞溅,既像走廊又像画舫,人在桥上走,仿若画中游。园内的大石桥只有一处,为平桥,端庄大气,桥侧刻有牡丹花纹,作拱三处横跨水池。大石桥旁边就有一座小石桥,小桥离水面很低,池水似乎触手可及。一大一小、一高一低,令人赏心悦目。
作为献寿礼品的“福、寿、康、宁”四大奇石以其玲珑剔透、秀奇拙怪留下了美名,被历代的品石行家评价为“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作为一个毫无书法功底的人,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也没有看出字形来,颇为惭愧。也许,正是因为寻常人对书法篆刻神韵的懵懂,才更增添了石的神奇。
偶园的树太美,美在形状、美在姿态。有的直冲云天、有的斜冲地面,有的两两相抱、有的弯曲盘旋。就连寻常的冬青都颇为独特,只有在偶园,我见过这么大、这么盘根错节的冬青,粗矮的树体双手环抱都抱不过来。树体分成了两大部分,每一大部分又分成了几个小部分,树的顶端是葱葱郁郁的绿叶,即便在初冬也依然油绿发亮。园内古柏众多,四季常青,身形挺拔,向天而立,看上去倔犟而又苍劲,极好地诠释了“岁不寒无以知松柏”的含义。银杏、五角枫、丁香、黄杨、腊梅、竹子……品种不同、姿态各异的树木为这个园子增添了无限风情。
说起花,偶园的牡丹是极为出名的,花开时节,一朵朵雍容华贵的牡丹竞相绽放,争奇斗艳,层层叠叠的花瓣摇曳生姿,芳香扑鼻。还有百年桂花、应景菊花以及盘根错节、婀娜多姿的各种盆景,令人目不暇接。偶园的桂花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此时那些米粒大的淡黄色小花已经枯萎,但苍翠的叶子依然在风中傲然挺立,靠近仍可嗅到沁人心脾的香气,过往的岁月因为它们充满了古朴典雅的香气,令人久久不能忘记。
此刻写着这篇文章,不禁又想起了高高的城门,巍巍的城墙;想起熙熙攘攘的人群,热热闹闹的街道;想起偶园内的山石亭阁、小桥流水,青青翠竹、灼灼金黄;想起了韩少功的一句话 “人可以另外选择居地,但没法选择生命之源”。
无疑,这座名为“青州”的古城就是我的生命之源,无论时光如何变迁,它永远给予我力量和温暖。
注:本文系作者原创,文中所述不代表古城在线的观点。
作者简介
邱建华:青州市作协理事,作品散见于当地报刊杂志,并多次获奖。
“青州古城·黄河入海口两地文学作家采风活动”作品之三。
【青州_青州旅游网_青州旅游攻略_青州酒店_青州美食_青州景点_青州古城】
www.gujiuzhou.com

点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