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州偶园里的“春”“夏”“秋”“冬”奇石
青州偶园里的“春”“夏”“秋”“冬”奇石
偶园内收藏有众多康熙年间遗留下的奇石,其中的四尊观赏石,分别题为“春”“夏”“秋”“冬”,是康熙宰相冯溥命名并收藏的青州太湖石(赏石界归类为北太湖石)。冯溥居偶园十年间,除作诗会友,即广收奇花异卉与珍稀观赏石。春夏秋冬石,即是冯溥精心搜求所得的心爱之物。四石一直珍藏于偶园,1989年建李清照纪念祠时,将“夏”移入“归来堂”院内,2015年,又迁回偶园。
有诗云:“飞书走笔意冲盈,大美无言却有形。春夏秋冬苍造字,乾坤玄妙藏神灵。”四尊赏石,造型典雅,极富神韵。虽形体各异,但以透孔为元素,构成统一系列,令人凝神体味,百读不厌。尤是其名称,如神来之笔,为青州太湖石平添一道优雅诗意,更增一道审美张力。
“春”“夏”“秋”“冬”四季奇石,是诗与石的完美融合;是文化与自然的妙缘结晶。因而成为观赏石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石种:北太湖石 尺寸:78cm×165cm×60cm 位置:偶园
春荫垂野故芳回,早旭相约抱暖辉。
山远送鸣林呈碧,云清水淡静心归。
“春”字石
在青州古色古香的偶园街上,有一座规模不大,但却十分精致的院落,这便是清代康熙年间文学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冯溥的私人花园——偶园。
青州偶园原是衡王府的东花园,后为冯溥购得。园中不仅有被誉为“江北之冠”的三峰假山,更有冯溥倾心搜求的各种古代奇石,可谓琳琅满目,异彩纷呈。其中 “春”“夏”“秋”“冬”四块景观石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春”字石原位于园路的左手边,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畅快饱满。石上皱折凸起,灵动宛转,层次分明,奔腾跳跃,石上孔洞连连,瘦皱分明,石体活脱一个行草的“春”字。间架中如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石种:北太湖石 尺寸:85cm×155cm×50cm 位置:偶园
夏津清幽翠岫出,惠风破晓望石庐。
蝉声驛路寻幽处,心注水香伴玉壶。
“夏”字石
“夏”石曾于1989年移至青州李清照纪念祠中,2015年偶园重新整修后又将其迁回原址,也算是物归原主,四季名石重又相聚。
静观此石,刚柔拙巧、圆浑流畅、筋骨俱备、自成天趣,恰似行书中的夏字,最上面的那一笔上扬,可谓神来之笔,把整块奇石的感觉都给带活了。石上零星孔洞给这块奇石增加了跳跃感,也使整个石体从容隽秀,卓尔不群。自然天成、灵动流逸、栩栩如生,不愧是景观石中的佳作。
▲石种:北太湖石 尺寸:85cm×210cm×60cm 位置:偶园
秋高云淡衣渐宽,胭脂遍染绿青山。
东川眉宇挂霜冷,低眼垂眉望静潭。
“秋”字石
在青州偶园的园路右手边,松柏的掩映中,有一块奇石,其形态仿佛一个行草的秋字,好象是你一位知己的朋友,安静地听你诉说,同你细语倾诉。静观此石,石体清瘦,石身硕长,石上狭长孔洞与沟壑自然将石体分为左右两部分,恰如秋字的结构,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其笔力间架协调,清秀隽永,于平和中富有变化,可谓自然中的奇葩。
▲石种:北太湖石 尺寸:120cm×126cm×58cm 位置:偶园
冬发岩华寒山深,真骨澄心岁月寻。
万壑凝眸山无语,千流挽袖铸冰魂。
“冬”字石
“冬”石现置于偶园南端,仔细端详此石,酷似形草书体的“冬”字。该石嵌空婉转,自然奔放,运笔秀巧,行云流水,俊逸、高雅,充满张力,如伞盖般申张开来,中有嵌空,但笔断意连,层次分明,下面的两点紧凑连贯,一气呵成。石形跳脱舒展,充满韵律,仿佛跳动的音符,给人一种想象的无限空间。石上孔洞连续,纹理充满变化,周身布满皱折,随着石体轻舞飞扬,好不惬意。其结构上的大开大合,颇具现代雕塑风格,可谓是石中佳绝之品。就其春、夏、秋、冬四石来讲,冬石当为魁首。

点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