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州变迁】“方言岛”的历史变迁——记青州满城
【青州变迁】“方言岛”的历史变迁——记青州满城
接触过山东朋友的人们或许都会感觉到山东话比较硬,而且鼻音有点重,区域方言差异也不算大。有些地方的人到山东,可能会觉得方言听不太懂,但是山东有一个地方,口音却很奇怪,某些发音竟然很像北京话,北京人来这里没有太大的语言障碍。
这个地方就是青州市,是潍坊下面的县级市,其实也不是整个青州都是如此,而是其中的一小块地方形成了方言孤岛现象,是青州市益都街道办事处的北城社区,以前称之为益都镇北城村。
形成
这种方言孤岛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一切要从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开始说起。雍正初年,清廷为加强海防,建立了八旗水师。雍正三年((1725)十二月,朝廷得出在天津建立海防基地的决定,“天津之海口,为京师重镇,满洲兵丁令往天津驻扎,学习水师,于海防大有裨益。”于是,雍正帝下旨从北京调遣八旗满洲、蒙古余丁(未获披甲的壮丁)设天津八旗水师营。
此后一段时间,江宁、杭州、福建等处八旗驻防也相继设立水师营。依雍正帝原来的打算,还要在山东的登州、莱州以及奉天的金州设立八旗水师营,作为天津水师的左右翼。但是,河东总督田文镜奉旨去山东勘查的时候,却得出一个结论:当地绿营水师以及够用了,不需要再添设八旗水师部队了。
雍正帝
一直对田文镜的意见比较尊重的雍正帝却对此并不满意,批复道:“如云登、莱二府及胶州地方必不相宜,或于青州酌量查勘,再不然即于济南省城亦可。”
青州和济南都不是沿海城市,那雍正帝却为何执意要在这里设立八旗水师营呢?说白了,还是对周边汉人绿营兵不信任,派遣军队过来监控而已。另外,京师八旗滋生人口越来越多,生计也是问题,这也算是分流。
雍正七年(1729)七月河东总督田文镜遵旨议奏:山东青州府,为适中要地,内与陆路各营声势联络,外与沿海营汛呼吸相通,设立满洲兵驻防,可以资弹压而重保障。查青州府北城外,有古废东阳旧城基址,请建造城垣街著营房,可以驻兵数千。
不久,经过清廷中枢研究决定,在青州建立驻防据点,先从北京派出八旗满洲兵二千,驻防青州。青州的驻防级别不低,设立将军一人,副都统一人,原计划驻防登州、莱州而建立八旗水师的八旗兵丁也移驻青州。
青州驻防据点,原计划建在府城北东阳城旧址,后因距府城较近,担心兵民互扰,乃移向旧址北五里的高原,该处为一西南高东北低的丘陵,南有群山回护,北瞰益寿平原。城两旁旧有东、西店,系东阳古城释站。东店向东,通登、莱二州,西店北通京、津、济等大都市,外地人青州的西、北、东三条官道均汇集于此,是名副其实的交通要道。
青州八旗驻防城,也称之为青州满城竣工于雍正十年(1732年),这座满城南北280丈,东西240丈,是一座长方形的三合土城,城垛砖砌。城周围有护城河,城墙高1.2丈,顶宽0.7丈,城周围长3公里零140丈,总面积1120亩。城门四个,东海晏、南宁齐、西泰安,北拱辰。这是个典型的军事据点,在满洲对中原军事控制的体现。因为青州满城建于青州府城之北,故当地又习称为“北城”,而居住着汉人的府城也就顺理成章地称作“南城”了。
八旗驻防示意图
雍正十年(1732)九月初二日,2000名满洲兵丁以及他们的眷属共计15000人,在青州将军鄂弥达带领下自京师启程,分作四队,南下青州。由此又掀开青州满族二百余年历史的开篇。
荣耀
山东青州兵是镇江保卫战中的中流砥柱。1842年7月21日,当英军7000人在镇江登陆时,首先抵抗的就是青州八旗兵。这支青州兵共有400人,当时在象山、焦山开炮阻击青州兵血战镇江,使英军一时不敢登陆。
由于镇江副都统海龄指挥错误,将青州兵调入城内,使得天险尽失。入城后,青州兵被分派守卫四门。当英军爬墙时,青州兵居高临下,猛烈反击。他们用枪打,用石头砸。英军上了城墙,他们用大刀长矛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有的和敌人扭在一起滚下城墙。
英军记载中有详细描述。连英军也承认"如果敌人也配备我们的武器,那他们即使一点军事都不懂,也能和我们打上几个回合"。英军遂改变计划,在一个镇江僧人的指点下,从没有青州兵防守的十三门突入。镇江遂被攻陷.城陷后,海龄投火自焚,青州兵在失去指挥的情况下,仍节节抵抗,奋勇拼杀,与英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镇江当时经历过战争的人记载:"十三门已倾十余丈,英践而登。一青州兵持长矛,贯一夷,未及拔,复贯一夷,矛不能举,夷拥砍之,城遂陷""英兵以数百屯范公桥下,一青州兵隐桥西,突出斩二夷,力尽死之"。在英军已攻陷大半个镇江,直逼南门时,城中原担任防守的京口八旗兵也丧失了战斗力,青州兵仍在死命抵抗,"青州兵数十,犹率旗兵巷战,至小校场列阵。枪炮始交,旗兵先走,青州兵顾而骂曰:汝辈既不敢交锋,亦不肯在后稍助兵势耶?青州兵悉力死拒,死者十八九"。其壮烈程度,不亚于苏联布列斯特要塞保卫战。战至最后,青州兵牺牲65人,重伤80多人,在战斗兵员全部损失的情况下,才撤出了镇江城。
由于青州兵英勇献身,誓死杀敌,镇江人民在编写的《镇城竹枝词》中唱道:
云梯一搭上城头,
火箭横空射不休。
若问何人能战死?
最怜兵苦是青州!
沉静
青州八旗驻防一开始是将军级别,后来又降低到副都统级别。清末光绪二十七年(1901),朝廷搞新政,搞军事改革青州驻防八旗改演新操,按步队、马队编制。三十一年(1905)调操潍县300名,不久又调操保定府100名。
特别奇怪的是,青州八旗兵的编制居然一直保留到民国十四年(1925年),山东军阀张宗昌还收编了这支八旗残余武装,将其改编为旗兵团,旗兵团下辖3个营,每营3个连,另有直属机枪连和迫击炮连,共11个连,1276人。民国十七年(1928年),这支八旗最后的武装被土匪打垮缴械,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青州满城最后毁掉是在1947年,但是北城这个地名从此保留下来,经过历史演变,最后成了青州市益都镇北城村,即今日的益都街道办事处北城社区。因为当年的青州八旗驻防兵丁是从北京调来的,故而口音带有北京八旗的特点,如今在北城这里还是有一点北京口音的,与山东其他地方很不一样,和青州地方方言也有不同。
【青州_青州旅游网_青州旅游攻略_青州酒店_青州美食_青州景点_青州古城】
www.gujiuzhou.com

点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