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旅游网
  • 首页
  • 旅游资讯
  • 青州文史
  • 景点
  • 美食
  • 娱乐
  • 住宿
  • 购物
  • 旅游攻略
  • 首页 > 赵明诚的《金石录》中记载了多少青州文物

    赵明诚的《金石录》中记载了多少青州文物

    作者: 青州旅游网
    来源: 网络转载
    已有2643人阅读
    发布日期:2019-07-18 10:24:47

    根据笔者统计,《金石录》中已被学界明确定为青州文物者,共有6件,即书内所称“得于青(州)之益都”的戟铭;北魏“郑道昭哀子诗”;“在今青州界中,文字磨灭”的东魏张烈碑;青州龙兴寺“北齐临淮王像碑”;赵居贞“唐云门山投龙诗”摩崖碑刻;邵真撰、王世则书的龙兴寺“唐长明灯颂”。这些青州金石,学者多有指陈,已被人们熟知。

    然而,这显然不是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原因在于:一方面,青州作为北宋王朝的“东夏都会”、“海岱名都”,乃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到处是古迹,遍地见文物,《金石录》中怎么会没有可观的青州金石著录量呢?这是本文在理论上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另一方面,如所周知,屏居青州的十年,乃赵、李夫妇搜研金石的黄金时代,他们一同生活的“归来堂”,实际上是个学术研究的“夫妻店”。《金石录》虽在赵明诚莱州太守任上结撰,但主要工作却做在了青州,这里才是最重要的撰写地。有鉴于此,我们可以十分肯定地说,《金石录》中还应隐藏着相当数量的青州碑刻。通过深入研究,特别是借助有关金石古籍及出土发现的新石刻,个人判断书中尚有以下10件碑刻当属青州,现将它们逐一考证钩沉出来,以飨同好,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1)后魏尧庙碑

    《金石录校证》:“后魏尧庙碑,正光元年(520年)八月。后魏尧庙碑阴。”

    按后魏尧庙碑,《金石录》未记其所在,我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件青州碑刻,即元地理学家于钦《齐乘·山川》所载青州尧山“魏神龟三年(520年)……《李乾晖碑阴疏》。”证据有三:其一,青州古代建有尧庙,位处今市区西北郊的尧山。尧山虽不高大,却久负盛名。西晋时,文学家陆机在《毛诗疏义》中已提到了“齐郡广县尧山”的大名。尧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淄水》引东晋伍缉之《从征记》云:“广固城北三里,有尧山祠。尧因巡狩登此山,后人遂以名山,庙在山之左麓。”《魏书·地形志》更是明载青州建有“尧祠”,这正是后魏尧庙碑立在此处的客观基础。其二,后魏尧庙碑存在碑阴,而李乾晖碑竟也如此,二者同属阴、阳两面皆刻文字的罕见双面碑。其三,后魏尧庙碑、李乾晖碑的勒立时间--正光元年、神龟三年均为520年,这恰是同一碑刻才会出现的情况,差异仅在于后世记述者使用了哪个年号的问题。后魏尧庙碑无疑就是李乾晖碑了。由此得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曾来尧山访古寻碑,这是以往我们从未认知的新史实,不能不说是一个惊喜,可谓发千载历史之覆。

    (2)北齐陇东王胡长仁碑

    《金石录校证》:“北齐陇东王胡长仁碑,武平二年(571年)四月。”

    胡长仁,字孝隆,北齐安定临泾人,武成帝胡皇后长兄,爵封陇东王。我意这件胡长仁碑系近年青州朝阳建筑工地出土的《陇东王功德颂》碑(该碑发现时,碑身已残裂为大小十几块碎石,碑额篆书“陇东王功德颂”六字),理由有三:一是《金石录》未言胡长仁碑立于何处,南宋陈思所编当时中国各地碑刻总目《宝刻丛编》也称“地里未详”,而青州恰好就出土了《陇东王功德颂》碑。二是胡长仁曾担任过齐郡(治今青州市区)太守,青州乃其居官地,这是胡长仁碑现身青州的内在原因。三是赵明诚屏居青州十年,自然有缘得见《陇东王功德颂》碑,从而将其记入《金石录》,只不过他使用了自己命名的“北齐陇东王胡长仁碑”罢了。这显非该碑正式名称,立碑不能直呼碑主姓名,这是常识,而青州《陇东王功德颂》则是一个正式碑名,两者实为一碑。今观残石,字径8厘米,大字隶书,煞是美观,洵属不可多得的书艺杰作。赵明诚著录此碑,足见其对古碑的厚爱,亦知其眼力之不凡。这件不显于世的稀世佳构,而今只剩下了一堆破石头,千年遗珍,令人浩叹!鉴于这一文物对书法研究的重要价值,笔者曾撰《新见北齐陇东王功德颂考》一文,刊发在《中国书法》2015年第5期上,可供参看。于此想到,《金石录》中记载的石刻,青州现在也仅有北齐临淮王像碑、唐云门山投龙诗摩崖碑刻尚算完整存世,这是我们追念赵、李夫妇的有限真实物件了。

    (3)唐崔仁纵碑

    《金石录校证》:“唐崔仁纵碑,正书,无书、撰人姓名。神龙二年(706年)。”

    按唐崔仁纵碑,让笔者联想到2005年青州市区西南郊双顶山山谷中出土的武周大足元年(701年)崔仁纵墓志(全称《唐故豫州淮阳县丞崔府君及夫人裴氏后夫人夏侯氏三棺墓志序铭》)。据志文,崔仁纵字乾征,清河武城人,系南北朝隋唐时期高门士族--清河青州房崔氏家族成员。他于贞观年间明经擢第,仕至岳州湘阴县丞。垂拱三年(687年)卒于洛阳,返葬青州(详见拙作《新见唐代崔仁纵墓志》,《文献》2008年第3期)。崔仁纵这个名字,重名概率极低,这显然是一人。检诸《宝刻丛编》,直谓崔仁纵碑在“京东东路青州”,可以定案无疑矣。这里还需做出说明的是,唐代乃中国古代墓碑发展的高峰期,崔仁纵碑当属墓碑,即为死者而立,书明姓名、履历、家族,颂扬功德业绩的墓前碑刻。与墓碑立于地上不同,墓志则是附葬品,随同棺椁埋在墓中,记载死者生平事迹、卒年、葬期和葬地。崔仁纵墓志、墓碑刊刻时间不同,前者大足元年,后者神龙二年,可知崔氏夫妇在下葬5年后又被子孙竖立了墓碑。研究发现,双顶山山谷存在青州房崔氏家族祖茔。令人感慨不已的是,屏居青州期间,赵明诚曾亲临谷中,将崔仁纵墓碑记入《金石录》,如今空谷自晦,何人还知此史事呢?

    (4)唐大云寺石灯台颂

    《金石录校证》:“唐大云寺石灯台颂,景初阳撰。殷子阳八分书。景云二年(711年)。”

    按唐大云寺石灯台颂,《金石录》及宋不著撰人的《宝刻类编》俱不言其所在,《宝刻丛编》亦称“地里未详”。值得注意的是,1998年青州营子村某村民建房时,出土一通《大唐龙兴观灯台颂并序》石刻,记载唐睿宗景云二年,上自青州刺史张洽,下至青州所属各县县尉的大小官员55人“共结檀心,同开法施,乃于龙兴观、大云寺、龙兴寺等三处各造灯台一所”的事迹(参见拙著《青社斋碑志丛稿》,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兹不赘述)。文中清晰可见“朝议郎、行益都县令殷子阳”题名。这位“行益都县令殷子阳”与唐大云寺石灯台颂的书丹者“殷子阳”显系一人,因为两石刻的刊立时间完全相同,这便坚证唐大云寺石灯台颂就在青州云门山大云寺里。《金石录》还收有今存云门山山阳的“唐云门山投龙诗”摩崖碑刻,证实赵明诚、李清照曾上云门山。而唐大云寺石灯台颂则再证赵、李夫妇不止一次登临过云门山。他们既然到了云门山,近在咫尺的驼山,焉有不登之理?去过驼山,当无异议。对《金石录》中青州石刻的研究,即使毁失无传者,也应明其原来所在地,这对于追寻赵、李夫妻彼时行踪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基础信息。

    (5)唐鹡鸰颂

    《金石录校证》:“唐鹡鸰颂,明皇撰并行书。”

    这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手迹石刻,原存北宋宰相、青州人王曾宅中。对此,欧阳修知青州时于《集古录·唐鹡鸰颂》中言之甚明。然则该石刻虽为后世学人多所援引,依据却仅是《集古录》。如清人段松龄《益都金石记》即对此石刻作过解说,竟也未提及《金石录》已予收录,诚一疏漏。谨按赵氏服膺欧阳公,屏居青州期间,仿《集古录》撰《金石录》,珍视《唐鹡鸰颂》,将其著录书中,自是合情入理之事。

    (6)唐尧山神碑

    《金石录校证》:“唐尧山神碑,李诞撰,王羡行书……大历八年(773年)立。”

    按唐尧山神碑,《金石录》未记所在地,笔者发现,此乃于钦《齐乘》所载青州尧山“大历八年(773年)《平卢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碑》”,理由有四:一是两碑俱称在尧山。二是立碑时间相同,均系大历八年。三是撰碑者为一人。《嘉靖青州府志·古迹》载:“尧祠碑……唐朱诞建。”唐尧山神碑“李诞”在此之所以成了“朱诞”,系因该碑自唐大历至明嘉靖已历八百年风雨剥蚀,理当模糊不清了。加之“李”“朱”形近,导致混淆误书。四是据《宝刻丛编》知,“唐尧山神碑”又作“唐尧庙碑”,明谓在“京东东路青州”。斯言足破千古之惑也!这便解决了《金石录》研究中的一个历史悬疑。考李正己,新旧两《唐书》有传。高丽人,本名怀玉。初为平卢军裨将、兵马使,后被拥立为淄青节度使,赐名正己。李氏死后,子李纳,孙李师古、李师道相继世袭淄青节度使一职,统治齐鲁大地半个多世纪。唐尧山神碑竖立近70年后的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日本高僧圆仁住宿青州龙兴寺,他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云:“西北去(青州)城十里有尧山,山上有尧王庙。……相传云:‘每乞雨时,多感降雨’。”看来尧山神,还算得上灵验,香火想必旺盛。迄至北宋,赵明诚、李清照屏居青州时,尧山早已与著名的云门山同为一方名胜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以往我们过多地关注了赵明诚屡屡登临的云门山、仰天山,实际上尧山也是他在青州从事金石研究的一处重要场所。

    于此笔者还有另一意外考证收获,一并言及,这就是文及甫题名残经幢。2011年青州尧山东南麓发现一处寺院遗址,有学者撰文称,此即兴教禅寺,甚是。《嘉靖青州府志·寺观》载:“兴教禅寺,在城西北马社,宋初建。”寺址出土数件残经幢,镌有“大宋青州兴教禅院主”、“嘉祐七年(1062年)诣兴教禅院”字样。其中一块残经幢上赫然可见一条仅存十八字的题记:“(文)及甫挈家游,延世侍行。(大)观三年十月四日郡守(王汉之)。”考文及甫乃北宋名相文彦博之子,大观三年(1109年),他曾与赵明诚在“青社(青州)郡舍之简政堂”观摩明诚所藏蔡襄《进谢御赐诗卷》。由此得知,文及甫这次来青州与明诚相会,并非一人,而是“挈家”,即“携带家眷”。这是两位宰相公子的深情交集,以理度之,赵明诚也应“挈家”同游兴教禅寺,李清照当然一道前往,并且题名于经幢上。可惜此残经幢仅为完整经幢的一小部分,令人顿生失之交臂之憾!

    (7)唐心经

    《金石录校证》:“唐心经,窦巩正书。长庆二年(822年)十一月。”

    按心经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作《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简称,《般若心经》系其常称,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信徒日常背诵的佛经,以唐三藏法师玄奘译本最为流行。这件唐心经显属佛教经幢,《宝刻丛编》云在“京东东路青州”;段松苓《益都金石记》认可此说。考窦巩,两《唐书》有传。扶风平陵人,字友封,元和二年(807年)进士,任职幕府,后官刑部郎中、检校秘书少监兼御史中丞。窦氏有名于时,口讷不善言辞,人称“嗫嚅嗡”。工五言诗,《全唐诗》收诗数十首。据《全唐文》知:“司空薛公平镇青社,辟公为掌书记。”此即窦巩于青州书写唐心经的历史背景。

    (8)唐司徒薛平碑

    《金石录校证》收有二件薛平碑:“唐司徒薛平碑,李宗闵撰,柳公权正书”;“唐平卢薛公纪绩碑,柏元封撰。八分书。长庆三年(823年)三月。”

    前者,《宝刻丛编》又名之曰“唐薛平德政碑”,云在“京东东路青州”。段松苓《益都金石记》予以信据。后者,《宝刻丛编》谓在“京东东路淄州”,与今青州无关。按《光绪益都县图志·金石志》有“窦巩题名残石(在东门城垣上,年月缺)”。其文云:“员外郎兼侍御史、内供奉赐绯鱼袋窦巩……口事兼青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韩国(公)……州观察处置押新罗、渤海两蕃等使。”这里的“韩国(公)”乃唐朝名臣薛平。薛平,《旧唐书》有传。绛州万泉人,字坦涂。薛嵩子。年十二岁为磁州刺史。后任汝州刺史,擢郑滑节度使,有战功,著政声。徙平卢节度使,累封韩国公。宝历中为太子太保,以司徒致仕。卒年八十。本传称:“远近畏伏(薛)平之威略。在镇(青州)六周岁,兵甲完利,井赋均一。”“入觐,(青州)百姓遮道乞留,数日乃得出。”“时人以为近日节制,罕有其比。”唐司徒薛平碑当系薛氏卒后,青州人为之勒立的德政纪念碑,窦巩题名残石应即此碑余存。

    (9)唐铭幡竿石

    《金石录校证》:“唐铭幡竿石,窦巩撰并正书。长庆四年(824年)十月。”

    “幡竿”指系幡的杆。“幡”是一种用竹竿挑起来垂直悬挂的长条形旗子。《宝刻丛编》谓此铭石在“京东东路青州”。段松苓《益都金石记》认同此说,并云:“疑即前城门残刻(指窦巩题名残石)。”如此一来,窦巩残石究系薛平碑,还是幡竿石呢?这个悬念留待将来考究。要之,二石俱属青州!翻检《宝刻类编》,见有窦巩“心经”“幡竿颂”,皆称在青州,可谓彻底指实矣。今据上述《金石录》三石刻得知,长庆二年、三年、四年,窦巩身在青州任上,可丰其履历。

    (10)唐修文宣王庙记

    《金石录校证》:“唐修文宣王庙记,裴坦撰,卢匡书。会昌五年(845年)十月。”

    按唐修文宣王庙记,《金石录》不言其所在地。考唐代天下州府广泛建有祭祀文宣王孔子的庙宇,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诏州、县皆立孔子庙。”那么,此唐修文宣王庙记碑究属何地呢?由《宝刻丛编》知,此碑竟立于“京东东路青州”,可谓一语破解谜底。再检《宝刻类编》,“唐修文宣王庙记”被写作“修文宣王庙碑”,同样持在青州见解。(文/李森)

    来源:《今日青州》,有删减。

    推荐资讯
    网友评价

    点评内容

    请输入留言内容!
    旅游攻略
    站点信息
    平台建站时间: 2017-08-08
    旅游资讯总计: 3574
    旅游攻略总计: 155
    商家入驻总计: 630
    推荐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