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旅游网
  • 首页
  • 旅游资讯
  • 青州文史
  • 景点
  • 美食
  • 娱乐
  • 住宿
  • 购物
  • 旅游攻略
  • 首页 > 青州王曾与表海楼

    青州王曾与表海楼

    作者: 青州旅游网
    来源: 网络转载
    已有2633人阅读
    发布日期:2019-07-13 14:53:32

    表海楼上三贤情

    表海楼,亦名表海亭,俗称望海楼。旧址在东阳城和南阳城之间的万年桥 (俗称北大桥)北侧,不知创自何代。原为纪念齐太公所建,取《左传》“世胙太师,以表东海”之意而名。北宋末年,毁于兵燹,唯存古台。明成化间,知府李昂移建于北关西,嘉靖初年重修。后来便堙没无迹了。

    范仲淹知青州时,虽是垂暮之年,但他登上表海亭,放目远望,仍写下了激情高昂的《登表海楼》诗:

    一带林峦秀復奇,每来凭槛即开眉。好山深会诗人意,留得夕阳无限时。、范仲淹在表海楼上凭栏远眺,群山连翠,林木葱茏,似长带伸展,秀丽奇特。他舒眉畅意,情怀无限。

    欧阳修知青州时的一个冬天,带病登上表海楼,感慨系之,极有情感地写下了一首七律《表海亭》。诗是这样写的:

    望海高亭古堞间,独凭危槛俯人寰。苦寒冰合双流水,欲雪云垂四面山。髀肉已消嗟病骨,村醪犹可慰愁颜。颖田二顷春芜没,安得柴车自驾还。

    诗的前四句是写,望海楼高高耸立于古城雉堞之间,诗人独自登高凭栏,俯视苍茫大地,在酷寒的冬季,那南阳水、北阳河已被坚冰封锁,大雪将至,浓云低垂,盖压着青州城四面的群山。这一景象的描写,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沉重压抑的心境,国家的兴衰、民间的苦乐、个人的荣辱,一齐在诗人的心头翻滚。

    诗的后四句便生出无限的感慨,诗人想到自己一生辗转奔波,今又远谪青州,年老多病,心里想,应该是解甲归田的时候了。诗人倾吐块垒,直抒胸臆,毫无矫柔造作之态。阅读此诗,一个率真坦然、关心民瘼的州官形象,依然活生生地立在我们面前。

    而今,表海楼原处遗址踪迹已难以寻觅,但是三贤惠政及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诗篇却永远留在人世间。

    青州表海楼,现在正在恢复重建之中。2017年8月破土动工,2018年11月主体工程完成,现在正进行内部的装修,计划2019年底全部完工。新建表海楼位于北关大街十字路口迤西路南、南阳河北岸、偕园东侧。表海楼建成后,一项标志性建筑又为青州增添一处新的旅游景观。当会吸引省内外广大游客,欣欣然登临表海楼,怀古论今,抒怀放歌,感慨万千。

    北宋时期,表海楼是青州城区的重要建筑,是人们经常登临怀远的一处极好景观。富弼、范仲淹、欧阳修知青州时,都曾登上表海楼,范仲淹和欧阳修还写下了览物抒怀的诗篇,给后人留下了永远的怀念。

    三贤敬重倚王曾

    青州三贤与北宋益都(今青州市)人王曾之间,还有一段正史记载、被人称赞为君子之交的佳话呢。但是,这等佳话却鲜为人知。

    王曾(978~1038),字孝先,状元及第,官至宰相。王曾是范仲淹、欧阳修、富弼非常敬慕倚重的人物。欧阳修称王曾“为人方正持重,在中书最为贤相”。王曾过世后,富弼为其写《王文正公行状》,赞曰:“居大位不植私恩,孜孜推进人物,终身使未知。”范仲淹曾几次上书王曾,得到王曾的赏识和举荐。

    北宋天禧三年(1019),范仲淹任亳州从事时,曾上书给当时知大名府的王曾,题为《上大名府主王侍郎启》。上书一方面表述了他对王曾高山景行的崇敬之情:“知府侍郎声盈天湍,道润金璧”,“明明诏下,诸侯修北海之书,穆穆宾来,天子得平津之策”;一方面也表白了他希望得到王曾举荐的由衷心迹:“入拜侍郎之庭,载纚(多音字,此读xǐ)垂缨,出预将军之幕,当瓜期之未及。”这一年,范仲淹改任秘书省校书郎。次年,王曾即除参知政事,天禧六年(1022)拜相。天圣二年(1024)为首相,执政长达五年半之久。

    范仲淹在守母丧期间,经过深思熟虑,于天圣五年写成洋洋万余言的《上执政书》,呈于王曾。这是范仲淹极为重要的政治论文之一,这不仅是他日后恪守的施政纲领,而且也是他改革思想的最早蓝图。后来苏轼在其《范文正公文集·序》中写道:“公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王曾独具慧眼,对范仲淹的万言书极为赏识。天圣六年(1028),晏殊在枢府,欲荐一士为馆职。王曾对晏殊说:“公知范仲淹,舍而他荐乎?”于是,晏殊就举荐范仲淹,说他“为学精勤,属文典雅”,“曾任泰州兴化县,兴海堰之利”,“儒者之行,实有可称”……这一年,范仲淹服除,因晏殊荐应学士院试,十二月授秘阁校理。至此,范仲淹终于在仕途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由此可见,人才的脱颖而出,除了自身的素质外,前辈的举荐、提拔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可以说,王曾对于范仲淹的升迁堪称有伯乐之功。从《宋史·富弼传》得知,后来,范仲淹见了富弼,称其为“王佐才也”,并以其文呈给王曾、晏殊看。晏殊把女儿嫁给了富弼。

    王曾为国推荐选拔人才,毫无树己党羽之意,更不图被举荐选用之人报恩,被他推荐的人往往都不知道是谁推荐的。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胸怀的范仲淹对此也十分钦佩。元代脱脱在《宋史·王曾传》中这样写:“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列传》引《儒林公议》也说:“王曾仆射有台宰量,初进擢时材,不欲人归恩与己……范仲淹被遇极深,尝赞之曰:‘久当朝柄,未尝树私恩,此人所难也。’公曰:‘恩若自树,怨使谁当?’识者以为明理之言。”

    王曾知人、识人、举荐和任用人才,可谓不遗余力。他发现和任用范仲淹,具有历史性意义,其功绩可谓大焉!这一点,可以说是青州人的骄傲!范仲淹执政后,善于向前辈政治家学习,同样也是不遗余力地识拔、荐举人才,在这一点上,王曾、范仲淹一脉相承,在人才培育史上留下了千古佳话!

    欧阳修盛赞 牡丹“青州红”

    欧阳修知青州期间,不仅以“宽简而不扰”的施政方针惠及百姓,享誉史册,而且还在听政之余写下了不少诗歌、随笔和杂记,其中不乏盛赞青州牡丹的记述。

    翻开《欧阳文忠公全集》第七十二集,就会看到在《花品序》中这样写着:“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洛阳所谓丹州花、延州红、青州红者,皆彼土之尤杰者……余居府中时,尝谒钱思公于双桂楼下,见一小屏立坐后,细书字满其上。思公指之曰:‘欲作花品,此是牡丹名,凡九十余种。’余时不暇读之,然余所经见而今人多称者才三十许种,不知思公何从而得之多也。计其余,虽有名而不著,未必佳也。故今所录,但取其特著者而次第之:姚黄、魏花、细叶寿安、鞓(tīng)红(亦曰青州红)……”

    欧阳修把青州牡丹与丹州、延州、越州牡丹同提并书,只是仅次于洛阳牡丹,并说,“所谓丹州花、延州红、青州红者,皆彼土之尤杰者”,把“青州红”赞誉为牡丹之“尤杰者”。在这段文字中,我们还特别注意到,欧阳修写他曾经去拜谒一个人,这个人叫钱思公。此人者,即钱惟演(977~1034年),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仁宗朝为枢密使,出知河阳,后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知许州。他对牡丹很有研究,当时就能列举出九十余种牡丹名称。欧阳修对此评赞道:“今人多称者才三十许种,不知思公何从而得之多也。”“故今所录,但取其特著者而次第之:姚黄、魏花、细叶寿安、鞓红(亦曰青州红)……”在这里,欧阳修又把“青州红”盛赞为牡丹之“特著者”,可见青州牡丹当时在全国所处的地位是多么重要。

    历史事实是相对稳定的,而历史意义却是经久常新的。从900多年前的文学大家欧阳修盛赞青州牡丹,到2009年的第七届(及以后历届)全国花卉博览会在青州举办,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浮想联翩,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承传机缘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这将会对青州花卉产业的发展起到多么巨大的推动作用啊!

    来源:《潍坊晚报》    作者:张景孔


    推荐资讯
    网友评价

    点评内容

    请输入留言内容!
    旅游攻略
    站点信息
    平台建站时间: 2017-08-08
    旅游资讯总计: 3574
    旅游攻略总计: 155
    商家入驻总计: 630
    推荐景点